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04年3月31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監督條例〉的決定》國務院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監督條例》修改如下:
1.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第九條、,14、18、21將第22、25、30和33條中的“外經貿部”修改為“商務部”。第6條修改為:“商務部負責調查和確定進口產品的增加和損壞;其中,商務部和農業部應對涉及農產品的保障措施造成的國內產業損害進行調查。”
III.在第11、12、13、29和34條中,將“外經貿部和國家經貿委”修改為“商務部”。第七條“進口產品數量的增加,是指進口產品數量相對于國內生產的絕對或相對增加。”修改為“進口產品數量的增加,是指進口產品數量的絕對增加。”與國內生產相比,進口產品的數量或相對增加。第十五條、第十六條合并為一條,作為第十五條,規定“商務部可以直接作出初裁決定或者終裁決定,并根據調查結果予以公告。”
6.第二十條修改為第十九條,在本條第一款中增加“保障措施的實施應符合公共利益”的規定,將該款修改為:“如果最終裁定確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從而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可以采取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實施應符合公眾利益。”
VII。將第27條修改為第26條,并將本條第3款“保障措施的實施期及其延長期不得超過8年。”修改為“保障措施的實施期及其延長期不得超過10年。”
此外,條款順序作了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6月1日起生效,2004年
根據本決定修改并重新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
(年月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30號公布)根據2004年3月31日《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的決定》修訂)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二條的有關規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的,制定本條例(除另有規定外,以下簡稱損害),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二章調查第三條自然人的規定進行調查并采取保障措施,與國內產業有關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申請人)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商務部提出保障措施的書面申請
商務部應當及時對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并決定:立案調查或不立案調查
第四條商務部未收到保障措施書面申請,但有充分證據表明國內產業因進口產品數量增加而受到損害的,商務部可以決定立案調查第五條立案調查的決定由商務部宣布,商務部應當將立案調查的決定及時通知WTO保障措施委員會(以下簡稱保障措施委員會)第六條商務部負責調查確定進口產品的增加和損壞情況;其中,,商務部、農業部應當對與農產品保障措施有關的國內產業損害進行調查
第七條進口產品數量的增加,是指進口產品數量的絕對增加或者相對增加國內生產
第8條在確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對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時,應檢查以下相關因素:
(1)進口產品的絕對和相對增長率和增長量
(2)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份額的增加
(3)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包括在產量、銷售水平、市場份額、生產率、設備利用率、損益、就業等方面對國內產業的影響(IV)造成國內產業損害的其他因素嚴重損害威脅的確定應基于事實,而不僅僅是指控,投機或最小可能性
在確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對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時,由進口增加以外的因素對國內產業造成的損害不應歸因于進口增加
調查期間的第9條,第十條國內產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的所有國內生產者,或者總產量占中國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總產量主要部分的生產者
第十一條商務部應當根據客觀事實和證據,確定進口產品數量的增加與對國內產業的損害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第十二條商務部應向進口商、出口商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提供陳述其意見和論點的機會
調查可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聽證或其他方式第十三條數據提供方認為有必要對調查中獲得的相關數據保密的,商務部可以將其視為保密數據,前提是保密申請有正當理由,數據提供方提供的數據應視為機密數據,并要求資料提供方提供資料的非機密性摘要。未經資料提供方同意,不得披露被視為機密資料的資料。第14條調查結果和對進口產品增加和損壞原因的解釋應商務部公布的調查結果及相關信息
商務部應當根據調查結果及時通知保障監督委員會,商務部可以作出初裁決定,也可以直接作出終裁決定并公告
第三章保障措施
第十六條有明顯證據表明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在緊急情況下,如果不采取臨時保障措施,國內產業將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可以作出初步決定并采取臨時保障措施
臨時保障措施采取關稅增加的形式
第十七條商務部應當提出采取臨時保障措施的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商務部予以公告。海關在采取臨時保障措施前,應當自實施之日起執行本公告的規定,商務部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保障措施委員會
第十八條臨時保障措施的實施期限,自《臨時保障措施決定公告》規定的實施日期起不超過200天確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從而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可采取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實施應當符合公共利益
保障措施可以采取提高關稅、數量限制等形式
第二十條保障措施采取提高關稅形式的,商務部應當提出建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的建議作出決定,商務部予以公告;采取數量限制形式的,由商務部決定并公告。海關應當執行下列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辯護權有哪些種類,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06手腕功能鑒定評殘
2021-01-22使用單位應當對什么特種設備及時予以報廢
2021-03-02強拆是合法的還是違法的
2020-12-05國有獨資公司是否要設立三會才可以
2021-01-22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31嫖娼未遂怎么處罰
2020-12-20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夫妻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及方法
2020-12-16監護權轉移委托怎么進行公證
2021-02-05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什么情形簽勞務合同
2021-02-12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申請經營旅館業的備案手續
2020-11-30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可以是公司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