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反傾銷;公共利益原則;公共利益是與私人利益相對應的一個范疇。它是人們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從法理學的角度來看,公共利益是指“以政治組織和社會的名義提出的與政治組織的社會生活有關的意見、要求和愿望”。公共利益作為政治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指“處于絕對地位的社會或國家的集體利益,而不是狹隘或專業化行業的利益”[1]換句話說,公共利益是一種受益于共同利益的群體利益,整個社會的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而不是具體和局部人民的利益。公共利益作為實施反傾銷措施的重要內容,在國際反傾銷實踐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反傾銷的公共利益直接關系到一國產品行業、貿易中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在更深層次上,反傾銷的公共利益還影響一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和整體經濟安全、貿易結構和水平、海外投資、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甚至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戰略。可見,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國家的長遠利益。研究反傾銷的公共利益不僅是解決反傾銷糾紛,而且對一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共利益原則概述
公共利益原則并不與反傾銷制度一起出現。從1904年加拿大頒布第一部反傾銷法到1967年關貿總協定肯迪回合達成的《反傾銷法》,世界上沒有關于公共利益的立法規定。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就業,保持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促進成員國經濟繁榮、發展和持續增長,關貿總協定和經合組織成立了各自的專家委員會。在研究了大量數據后,他們認為經濟增長有賴于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和合理的決策程序,所有已采取或將要采取的政策措施都應采用成本效益法進行評估,以權衡整個國民經濟或公共福利的優缺點,避免受到某個行業和地方利益的驅動。兩個專家委員會的研究結論首次涉及公共利益問題,這也促進了國際社會對公共利益的評估和立法
什么是公共利益原則?由于各國在貿易實踐和反傾銷觀點上存在差異,因此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的明確定義。根據公共利益理論,反傾銷是一種反傾銷措施,是對市場失靈的干預,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再分配。其目的是維護貿易公平、社會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2]然而,反傾銷措施能否達到其目的一直受到法律界和經濟界的質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注冊外貿公司的經營范圍
2021-01-22質押股權是否承擔債務
2021-01-23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合同撤銷的條件
2021-02-17動物園動物因游客挑逗咬人誰負責
2021-01-27有抵押的房屋可以過戶嗎
2021-03-10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保險公司的拒保問題有什么原因
2021-01-14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高空拋物砸破天窗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31青海殘保金如何計算
2021-02-15集體土地流轉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9土地流轉拍賣須合法嗎
2020-12-12新農村建設拆遷給相同面積樓房嗎
2021-03-14住宅改為營業房,遇到拆遷該如何補償
2021-01-09梅州梅縣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