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如何確定?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在計算經濟補償時,以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或基本工資作為計算基數,損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就必須理解“工資”的含義。
《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五十三條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實踐中勞動者的工資一般有基本工資、應發工資、實發工資之分。基本工資通常是用人單位給勞動者設定的底薪,一般未包括加班工資、津貼、補貼、福利待遇等。應發工資是指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按照法律規定應當獲得的全部工資,包括了基本工資、加班工資、獎金、津貼等。實發工資是勞動者每月實際拿到的工資,通常會被扣減一些費用,比如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所得稅,扣伙食費、房租費等,勞動者實際到手的金額通常會比應發工資少。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應當以勞動者的應發工資作為基數,而不是以基本工資、實發工資為基數。基本工資僅僅是勞動者工資的一部分,顯然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而實發工資并不能真實體現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比如用人單位不按規定支付加班費、克扣工資等違法行為都可導致實發工資低于勞動者實際的工資,顯然也不能作為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在一般情況下,經濟補償金的計算,以員工的稅前工資為準,如果用人單位不支付或者少支付的,員工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局立案程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5復議調解后治安處罰能否撤銷
2020-12-30怎樣處理同時申請的相同商標
2021-03-06不動產權證書和土地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0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不受限制的特殊情況
2021-03-02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土地轉讓合同條款變更手續的辦件條件,依據和程序是什么
2020-12-11公司拆遷補償款可以分紅嗎
2021-01-10拆遷安置房屋一般分為哪幾種
2020-12-01在征地拆遷過程中,“住改非“這一類房屋如何認定
2020-12-19持有國有土地使用證屬租賃性質,拆遷時有無賠償
2021-02-28高層小區拆遷是怎么補償
2020-12-18企業拆遷又散伙,我該怎么爭取補償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