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補償貿易的概念
補償貿易是指一方將另一方的機械、設備、技術或勞務引進國外,支付的價款不以現金支付,而是在雙方約定的期限內隨貨物或勞務分期支付。這種交易通常通過銀行貸款進行。外方以貸款的形式向內方提供設備、技術或勞務,內方以產品或勞務分期償還貸款。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補償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一些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缺乏外匯,外債負擔沉重。他們開始想方設法從國外進口設備和技術,而無需支付現金外匯。與此同時,一些發達國家的投資者為其過剩的資本、技術和設備尋找出路,尋求更大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補償貿易方式應運而生。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種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美國、日本、西歐發達國家與東歐和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貿易,貿易范圍也從最初的機械設備擴大到技術和服務。補償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的常見方式之一
在中國制定的《開展對外加工裝配和中小企業補償貿易辦法》中,補償貿易的含義明確規定:"外國制造商提供的或憑外貿出口信貸進口的所有生產技術或設備,均由我企業生產,,另一方的技術和設備應通過轉售其產品的方式分期償還。設備價格或貸款本息的交易形式屬于補償貿易。”原則上,補償貿易應使用進口技術和設備生產的產品回銷給另一方進行直接補償。很難直接補償,也很難用其他產品償還。”企業(包括聯合體)生產的其他產品也可用于間接補償“
II。補償貿易形式
根據進口商支付商品的不同,補償貿易可分為以下四種主要形式:
1.直接產品補償。也稱為回購。進口商使用進口的技術、設備和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應出售給供應商,以分期償還供應商的全部價格。這樣一來,進口的技術和設備就與產品直接、密切相關。目前,我國主要采用直接產品補償
2.間接產品補償。也稱為反購或反購。進口方不使用進口技術和設備直接生產的產品來償還供應商的價格,而是使用雙方約定的其他商品。由于引進的技術和設備所生產的產品難以償還技術和設備的價格,或者這些技術和設備不生產直接產品,如交通設施、旅游設施、發電站、,這些項目不能生產產品來償還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價格,只能用其他商品進行補償
3.貨幣收入補償。引進的技術和設備投入生產后取得的貨幣性收入,用于抵銷該技術和設備的價格。這種還款方法適用于兩種情況。一是引進技術和設備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銷售渠道暢通,市場預測良好,貨幣收入可用于償還。二是引進的技術和設備不能直接生產有形產品,但經濟效益明顯,如電信技術和設備、電站等項目
4.混合補償: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價格可以部分由直接產品支付,部分是間接產品,部分是貨幣收入,或是勞務。只要同時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式,就稱為混合補償
III。補償貿易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雙方之間的貨物交換,因此它具有易貨的特點,但與一般易貨貿易不同。同時,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貿易和來料加工。補償貿易與一般易貨貿易的區別(1)易貨貿易是貨物和貨物的交換。交易通常是一次性的,同時完成。補償貿易是價格的分期付款,是一種重復的買賣行為,持續時間較長。(2)易貨交易中交換的商品之間一般沒有聯系,但補償貿易中交換的商品之間可能有聯系。以直接補償的形式,用于償還引進技術和設備價格的產品直接由這些技術和設備生產。此外,提供技術和設備的一方通常提供協助并參與生產過程,以使技術和設備順利投入運營。(3)易貨交易雙方之間沒有信用關系。在補償貿易中,信用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事實上,技術和設備供應商向進口商提供中期或長期貸款。補償貿易與一般商品貿易的區別盡管一般商品貿易和補償貿易都是價格交易,但雙方都是買方和賣方。但交易的內容不同。在一般的商品交易中,商品的價格是以現金或即期外匯支付的。在補償貿易中,對進口技術和設備的支付主要是通過產品或服務進行的
3.補償貿易與來料加工或來件裝配的區別
補償貿易是一種銷售關系。進口方對以債務形式引進的技術、設備和原材料擁有完全所有權和自主權,也對用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擁有所有權,并可通過直接補償抵消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價格。來料加工和來件裝配只是一種勞動關系。加工方只獲得加薪,另一方提供的原材料、備件和最終成品的所有權仍然屬于另一方,雙方的關系只是銷售關系,而不是共同投資關系。引進技術和設備的一方對技術、設備和產品擁有完全的所有權和管理權。一般情況下,技術和設備供應商只參與生產中技術和設備的實施,以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既不參與經營,也不分擔盈虧
四、補償貿易項目的選擇
1.補償貿易的利弊
補償貿易對買賣雙方都有利。對于提供技術和設備的一方來說,可以突破進口方外匯支付能力薄弱的障礙,擴大技術、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緩解國內市場狹窄與資本過剩的矛盾,它還可以幫助進口商開發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并在轉售過程中獲得所需的能源,如原材料和燃料。對進口商來說,有利于克服進口先進技術和設備所需外匯不足的困難,廣泛利用外資,拓寬國際市場銷售渠道,,提高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補償貿易的缺點是,補償貿易的發展相對復雜,涉及范圍廣泛,包括信貸問題、生產問題和產品定位問題。每一方既是賣方又是買方。買方必須出售,這使得補償貿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補償貿易過程一般耗時較長,雙方承擔的風險較大,不穩定因素較多。商品市場、金融市場和生產的變化將影響補償產品的銷售。在進行補償貿易時,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這種貿易形式的復雜性,特別是項目的選擇
2.項目選擇的原則
補償貿易項目的選擇包括引進技術、設備和產品的選擇。目前,直接補償是第三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一般個體戶要預審多久
2021-03-01公司名稱被搶注商標使用可否起訴侵權
2021-02-07車禍如果私了怎么賠償
2021-03-25離婚財產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員工產假期間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違法嗎
2020-11-15長時間拖欠工資可否追償利息
2021-02-19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車禍后保險賠償程序怎樣進行
2021-01-22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2021-01-10在異地磕碰該如何和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14國有劃撥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1-01-27土地轉讓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28對于禁養區劃定及拆遷補償,該如何獲取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