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仲裁法和各國相關法律,大多數(shù)國家對仲裁裁決的執(zhí)行實施一定程度的控制。就控制程度而言,大多數(shù)國家對國際仲裁的處理方式不同于國內仲裁,對國際仲裁的控制通常較為寬松。然而,各國的仲裁法允許當事人向仲裁庭提出異議,將其視為控制本領域仲裁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并確立了一定的控制標準。對仲裁裁決的異議是指敗訴方積極反對國際仲裁裁決的有效性,并要求法院或有關主管機關對仲裁裁決進行復審。根據(jù)有關法律規(guī)定,敗訴方可以向法院提起上訴,就有關法律問題請求變更裁決或撤銷裁決,或就有關法律問題申請撤銷裁決,或申請撤銷裁決或發(fā)回仲裁庭重新審理。同樣,當事人可以基于爭議事項的不可仲裁性或仲裁程序違反公平審判原則以及其他法律上可接受的異議,以申請撤銷裁決的形式提出異議。目前,各國的仲裁法都賦予當事人對裁決提出異議的權利,但法律規(guī)定的異議理由各不相同。綜上所述,對裁決提出異議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點:(1)仲裁裁決本身的問題。1.裁決的形式缺陷是指裁決不符合仲裁地法律規(guī)定的某些形式要求。例如,裁決書中未說明當事人和仲裁員的姓名或仲裁機構的名稱,或未說明作出裁決的理由,或裁決書未以書面形式作出。2、如果裁決中的實質錯誤,特別是敗訴一方認為裁決中存在嚴重的事實和法律錯誤,他自然會考慮在裁決書中申請撤銷裁決。但是,法律通常對提出此類理由作出嚴格限制(2)仲裁管轄權問題仲裁實踐中的管轄權問題可能產生于以下三種情況:仲裁庭無管轄權時作出裁決;仲裁庭作出的裁決超出其管轄范圍;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決并沒有解決當事各方提交的所有爭議。1.在仲裁程序過程中,經(jīng)常提出在沒有管轄權對抗仲裁庭管轄權的情況下作出的裁決問題。當當事人聲稱仲裁庭沒有管轄權時,仲裁庭通常以臨時裁決的形式或作為最終裁決的組成部分就管轄權問題作出裁決。一般認為,仲裁庭在認為有管轄權的情況下,可以繼續(xù)進行仲裁,并通過上述裁決方式確定自己的權限。然而,在大多數(shù)國家,仲裁庭作出的此類裁決對法院沒有約束力。應當事各方的請求,法院可重新考慮管轄權問題并作出決定。在仲裁庭和法院之間,是法院對這一問題擁有最終決定權。如果仲裁地法院確定仲裁庭沒有管轄權,法院將撤銷仲裁裁決。2.如果仲裁庭超出了雙方授予的權力,并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申請,裁決了雙方當事人未提交仲裁的問題,則作出了管轄范圍以外的裁決,主管法院只有撤銷裁決中超出仲裁庭管轄權的部分,裁決才能無效,這是許多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如果仲裁庭作出超出其管轄范圍的裁決,是撤銷整個裁決還是僅撤銷其管轄范圍以外的部分裁決是一個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由于一些國家沒有對此作出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因此在實踐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即它們不區(qū)分過度裁決部分和非過度裁決部分,并撤銷所有裁決。如果采用這種做法,即僅僅因為裁決的一個事項或一部分超出仲裁庭的管轄范圍而撤銷整個裁決顯然是不合理的,無論裁決的其他事項或部分是否合法,也無助于實現(xiàn)通過仲裁快速有效解決爭端的目的。從國家立法的角度來看,大多數(shù)國家對過度切割部分和非過度切割部分進行了區(qū)分,并僅撤銷了過度切割部分。3.在未能處理所有爭議問題的裁決中,當事人提出管轄權問題的另一種可能性是,仲裁庭沒有充分行使其管轄權,也沒有解決當事人提交的所有爭議問題。有人爭辯說,在這種情況下,裁決應被確定為有效。一些學者指出,不應簡單地得出上述結論,而應整體考慮裁決中未解決爭議的重要性。如果未解決的爭議一旦解決,將改變整個裁決的平衡,并影響原始裁決中確定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雙方應有權向法院上訴,對裁決提出異議。這種追索權已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得到承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農民工工資入刑
2021-02-05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國有土地使用證到期該怎么做
2020-12-11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五級傷殘待遇怎么樣
2021-03-03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交警調解保險公司不出面怎么辦
2021-02-09電子保單好不好呢
2021-02-08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我國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的轉讓是什么,包括哪些特征
2021-02-07執(zhí)照沒注冊在拆遷地有補償嗎
2021-01-20房屋拆遷評估報告的有效期是多長
2020-11-29商業(yè)用地要拆遷補償多少合理
2020-12-09拆遷房如何辦理房產證
2020-11-23惠陽區(qū)城市改造居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0-11-10拆遷人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0-12-29拆遷非居住房屋如何補償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