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作為一種法制經濟,《基本法》賦予利益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市場經濟的法律屬性促使不同利益主體從世襲的“身份”關系向理性的契約關系轉變。為了實現各種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各自不同的經濟利益,市場主體往往根據自己的意愿,以平等地位訂立合同的形式參與市場活動。由于各市場主體的利益取向不同,在市場行為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利益沖突。因此,爭端解決方式自然成為人們思考的問題之一。于是,人們愿意選擇在糾紛解決過程中更能體現自己意愿的仲裁方式。在國際和國內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中,仲裁之所以流行和占主導地位,是因為仲裁作為一種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包含兩個因素:合同因素(合同因素)和司法因素。基于仲裁的契約性因素,當事人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使仲裁比訴訟更靈活、快捷、經濟;仲裁所包含的司法因素使仲裁裁決與司法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得到法律的承認,成為一種不同于調解的糾紛解決方式。其中,仲裁契約因素體現了現代仲裁制度的特點和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基于此,仲裁協議作為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集中體現,被認為是“現代仲裁制度的基礎”。如果沒有仲裁協議,嚴格的仲裁制度將不復存在。所謂仲裁協議,是指雙方當事人就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實質性權利義務爭議,達成書面意向,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的協議。它是授予仲裁機構對爭議案件管轄權,排除法院管轄權的法律依據。仲裁協議作為一種特殊合同,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合同條款形式的仲裁條款和獨立形式的仲裁協議。根據具體實踐,當市場行為過程中發生糾紛時,由于雙方利益沖突的現實,糾紛解決方式的選擇通常不是基于糾紛的公平、快速解決,而是更多地基于如何維護自身利益,由于雙方利益的不同,在糾紛發生后達成仲裁協議往往并不容易。相反,當市場主體選擇交易對象并簽訂合同時,由于不存在現實的利益沖突,糾紛解決協議只是對未來現象的一種假設,這有利于自愿締結仲裁協議。此外,出于程序簡單和經濟的考慮,市場主體更愿意在合同中以仲裁條款的形式達成仲裁協議,而不是單獨簽訂仲裁協議。因此,在現代民商事交往中,大多數仲裁協議都以合同條款——仲裁條款的形式體現出來。仲裁條款顧名思義,是指雙方當事人在民商合同中以合同條款的形式達成的將履行合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爭議提交仲裁機構仲裁并受仲裁裁決約束的書面意思表示。仲裁條款作為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合同條款為表現形式,決定了仲裁條款對合同其他條款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通常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仲裁條款約定提交仲裁機構仲裁的爭議,通常是合同其他條款履行過程中產生的爭議;其次,仲裁條款效力的實現應以合同其他條款履行中的爭議為基礎。如果沒有爭議,仲裁條款的效力就無法實現。仲裁條款作為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合同其他條款具有上述依賴性,是否意味著仲裁條款等同于合同中的合同條款,仲裁條款也應遵循合同的一般規則?仲裁條款作為合同中的爭議解決條款,對其他條款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但與合同中的其他條款不同。因此,在合同無效、解除、終止、變更等特殊情況下,仲裁條款是否有效或繼續有效是另一個問題(1)合同無效后仲裁條款是否有效,即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否獨立。仲裁條款的獨立性是指合同的無效是否影響構成合同組成部分的仲裁條款的效力。當提交仲裁的爭議涉及合同的有效性時,會出現以下問題:合同的無效對構成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條款有何影響?仲裁條款有效嗎?它能實現嗎?對此,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仲裁條款作為主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用于主合同的法律關系。由于主合同無效,附于主合同的仲裁條款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當然無效。另一種觀點認為,仲裁條款和主合同針對不同的法律關系。主合同涉及商業交易當事人的義務,而仲裁條款僅涉及通過仲裁解決因商業交易義務引起的糾紛。因此,仲裁條款與主合同是分離的、相對獨立的,其效力不受主合同效力的影響。這種觀點被稱為“仲裁條款自治理論”。筆者認為,仲裁條款作為合同條款,雖然是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與合同中的其他條款不同。本合同其他條款是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出于追求利益互補的動機,就雙方權利義務關系達成的協議,更多體現在雙方權利義務的對應關系上,也就是說,一方根據合同享有的權利是另一方應履行的義務。因此,作為衡量因違約而產生的索賠權和索賠規模的標準,這些條款必須遵循合同的一般規則,并直接受到合同效力的影響,即合同的無效自然導致這些合同條款的無效。仲裁條款不同。仲裁條款不為另一方的利益而對一方施加任何義務。它反映了雙方的共識,即如果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爭議只能提交雙方約定的仲裁機構進行仲裁。此時,任何一方不僅有權將爭議的約定事項提交仲裁解決,而且有義務不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仲裁條款是相對獨立的,即合同的無效并不直接導致仲裁條款效力的喪失。只有仲裁條款效力的具體表現不同。當主合同合法有效,且在主合同履行過程中對仲裁條款約定的事項發生爭議時,爭議的解決只能提交約定的仲裁機構根據仲裁條款進行仲裁。因此,對于合法有效的合同,仲裁條款的效力體現在對約定爭議事項的解決方式的確定上。合同的無效性是不同的。一旦合同被確認為無效合同,即意味著合同從一開始就無效,即合同中關于雙方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從一開始就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因此,在履行合同條款中確定的權利和義務時不存在爭議的問題。那么,在這個時候,由于仲裁條款的獨立性,如何才能體現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效力呢?眾所周知,合同無效作為一種法律現象,通常意味著當事人之間達成的協議或完成的交易不能產生預期的法律效力,或者約定的條款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本合同的無效可能是由于合同主體缺乏行為能力、缺乏意愿表達、違反公共秩序和良好習慣以及標的物無能力履行義務而造成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傷殘等級重新鑒定司法流程
2021-01-31農民工討薪不成順走電纜線沖抵構成犯罪嗎
2021-01-03中央一號文件哪些內容與互聯網金融相關
2021-01-16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6孩子臉部在商場受傷誰負責
2020-11-09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五一哪天算三倍工資
2021-02-18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因年齡誤告被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嗎
2020-12-02購買汽車保險怎么選擇銷售商
2020-12-30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1-24被保險人在遺囑中追加受益人是否有效?
2020-11-24未簽訂書面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6土地轉讓的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