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引言仲裁是解決民商事糾紛的有效方法。20世紀20年代,為了適應國際商事仲裁實踐的需要,緩解各國仲裁立法的沖突,國際社會開始統一國際仲裁立法。目前,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仲裁在解決各種社會糾紛、協調社會經濟關系中的重要作用,現代意義上的仲裁制度是在借鑒國內仲裁制度和國外仲裁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涉外仲裁由中國最大的民間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設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于1956年和1959年分別成立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前身為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這兩個涉外仲裁機構按照國際慣例建立和運作,取得了很大進展
中國涉外商事仲裁主要受《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的規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制定的仲裁規則《仲裁法》共八章八十條,全文約一萬字,明確規定了仲裁的基本原則、仲裁機構、仲裁協議、仲裁程序、仲裁監督等一系列重要問題;中國仲裁法的基本原則如下:
1.當事人仲裁原則。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原則是仲裁制度的基礎。該原則的主要內容包括:a)雙方自愿協商決定是否將爭議提交仲裁以及由哪個仲裁委員會將爭議提交仲裁;b) 仲裁庭和仲裁員的組成應由雙方直接或間接選擇;c) 當事人可以在仲裁中自行解決和調解;d) 雙方可同意不在裁決書中具體說明爭議事實和裁決理由。此外,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原則也體現在《仲裁法》關于仲裁程序的規定中。
2.公平合理原則《仲裁法》第7條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此外,《仲裁法》關于證據的提供和收集、特殊問題的認定、證據的質證、證據保全的規定,當事人的辯論和最后意見陳述是上述原則的具體體現
3.獨立仲裁原則
3.《仲裁法》第8條明確規定,仲裁依法獨立進行,不受行政機關的干涉,社會組織和個人。為保證這一原則的實施,仲裁法第十四條進一步規定:"仲裁委員會獨立于行政機關,與行政機關沒有隸屬關系,,仲裁委員會之間沒有從屬關系。”
4.一個終局裁決的原則。“一個仲裁是終局的”原則是仲裁實踐中的普遍做法,也是世界各國仲裁立法的共同規定,《仲裁法》第9條規定“仲裁實行一個終局裁決制度。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爭議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仲裁法》第57條和第62條進一步明確,裁決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雙方應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執行。被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強制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客辦理居住證對房東的影響
2021-01-07雇傭童工怎么辦
2020-12-18辦完婚宴就分手退男方彩禮嗎
2020-12-15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起訴離婚程序步驟詳解
2021-01-15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勞動者不簽合同 單位可終止勞動關系
2021-02-04“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哪些機動車保險中會有免賠率
2021-03-14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權利和義務
2020-11-12土地承包經營權適用什么法律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