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計算下崗薪酬下崗是解除勞動合同的一種方式。《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后,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足六個月的,給予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如何確定計算經濟補償的“工資”標準?實際上,很多用人單位在計算經濟補償時,都是以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或基本工資為計算基礎,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明確:"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月薪,按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計算,,包括小時工資或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2.“代通知金”是否適用于裁員所謂“代通知金”是指雇主支付的額外一個月工資的款項,而不是提前30天書面通知雇員終止勞動合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0條的規定,只有在以下三種情況下終止勞動合同時,雇主才可以支付“代通知金”:(1)工人患病或非因工負傷,(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者調整后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更,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一致的。在裁員程序中沒有支付“代通知”的要求,雇主也不需要支付“代通知”
3.在實踐中,裁員的經濟補償是否以12個月為上限,許多用人單位對經濟補償金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有錯誤的理解。勞動合同違約和終止經濟補償辦法(勞辦發[1994]481號)規定,在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金不得超過12個月:一是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雙方協商一致,另一方為勞動者不稱職,經培訓或調整工作后仍不稱職的,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對于裁員的經濟補償,沒有12個月的工資限制。但是,勞動合同法創造了新的補償制度,,《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如果工人的月薪高于本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本地區雇員平均月薪的三倍,則中央直屬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2年。請注意,法律僅對高收入人群的經濟補償期和補償基數進行了限制,即工資按照該地區上一年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計算,補償期不超過12年。對普通工人沒有任何限制,如果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宣布該地區上一年的雇員平均月薪為三倍,只要工人的月薪不高于雇主所在地的直轄市,沒有“三次”和“十二年”的計算上限。在實踐中,應注意的是,如果工人在2008年1月1日之前已工作多年,則在申請經濟補償時應分段申請。2008年1月1日之前工作年限的經濟補償計算沒有上限,《勞動合同法》中關于經濟補償的新規定適用于2008年1月1日之后的工作年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法律援助機構的法律援助能做什么
2021-02-28企業虛報收入如何處罰
2020-12-25中小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有什么好處
2021-02-06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1-01-27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小孩私自拿滅火器玩耍如何處理
2020-11-11交通事故要求賠償怎樣訴訟
2020-12-10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一起保險合同糾紛的評析
2020-11-10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投保人駕駛無證車輛身亡 保險公司拒絕賠償
2021-03-03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土地流轉之后在遇到拆遷怎么辦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