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辭職與辭退的主體不同。辭職行為主體只能是員工個人,辭退行為主體只能是單位。因此,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職工與單位之間行政隸屬關系的解除,只要不是職工的主動,就不構成辭職;;如果該單位不采取主動,則不構成解雇。通過法律程序解決職工與單位之間行政隸屬關系的實際原因是必要的。然而,通過何種方式消除員工與單位之間的行政隸屬關系,首要前提是誰是員工與單位之間的行為主體。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賦予(或承認)員工和單位辭職和辭退的權力。這些關于辭職和解雇的規定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政策支持和政策約束。所謂政策支持,是指相關政策法規支持建立辭職辭退制度;政策約束是指使辭職、辭退無法成立或對其設立施加條件的相關政策法規。相比之下,辭退的政策支持和政策約束非常明確,辭職的政策支持遠大于辭退,辭職的政策約束遠小于辭退。換言之,設立辭職的原因非常廣泛,而設立辭退的原因非常有限
3.設立辭職和辭退的原因性質不同。雖然辭職和辭退都是中性行為,沒有處罰規定的意義,但辭職和辭退成立的原因在性質上明顯不同。根據現行政策法規,解雇的法律原因大多是不同程度的員工違紀行為。辭職并非如此。因此,人們、社會和單位對辭職人員和被辭退人員有不同的看法,他們往往認為被辭退是不光彩的
4.辭職和辭退的程序不同。首先,員工應提交書面辭職申請,被辭退單位無需向任何人提出申請。根據現行文件中有關程序的規定,如果單位和相關機構有意拖延,因員工辭職引起的爭議可長達員工首次申請辭職后的六個月。辭退爭議的最長期限為單位向被辭退員工出具《辭退證明》后15日內。事實上,極少數單位或員工利用這種程序上的差異達到不正當目的,阻礙員工合理辭職
5.解雇和辭職涉及不同的經濟報酬。作為被辭退人員在一定期限內的生命保障和在本單位工作的報酬,本單位應當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向被辭退員工支付法定數額的辭退費。離職員工無需向本單位支付任何費用(培訓費除外)。在培訓費方面,離職人員應按規定向本單位支付自己使用的培訓費,但沒有辭退規定。通過以上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到,在辭職和辭退時,國家的政策傾向于個人在照顧單位和員工的合法權益。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訴訟案件舉證的注意事項
2020-11-09支票背書轉讓
2021-03-11贍養費的給付標準是多少
2021-03-03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作為交通事故糾紛證據使用嗎
2021-02-13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勞動關系
2021-02-03壽險合同成立之后能否變更
2021-01-04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人身保險的三要素是指什么內容
2020-12-24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存錢卻“買”了保險 保費能要回來嗎?
2020-11-25怎么確認土地承包合同內容法的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