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福建石油總公司**分公司(以下簡稱長汀石油分公司)
被告長汀石油分公司為國有企業。1978年10月,原告謝青從軍隊調到被告單位工作。1995年4月28日,雙方簽訂了為期10年的《勞動合同》。1997年4月21日,被告制定了庭石(1997)11號《長汀石油分公司“減員增效雙向選擇”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并決定:“公司自由選擇聯合工作,各部門實施雙向優選。到1997年4月28日,在自由選拔期結束后,具體部門的干部職工尚未落實,如果認為不稱職,該單位應發出書面通知,并給予兩個月時間聯系接收單位調任。兩個月后未自行聯系調任單位的,可以辦理停薪留用手續。”該計劃實施后,原告沒有參加就業競爭。同年4月29日,被告向原告發出通知:“自通知之日起兩個月內至6月28日,被告將自行聯系接收單位。在此期間,按下崗職工待遇發放,工資按11號文件規定的每月180元標準發放,被告停止向原告支付工資,除1997年5月向原告支付180元外,沒有安排原告的工作。原告對此提出異議,并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但未成功。1998年12月1日,被告向原告發出庭世辦(1998)第10號《關于謝青同志下崗的通知》,決定正式通知原告,自1998年12月1日起,他是一名下崗職工,下崗期限為兩年,并與公司簽訂了《托管協議》。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按照《長汀縣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意見》庭衛(1998)68號文“長汀縣委第四條”計算規定125?養老和失業保險由公司支付。后來,被告按照約定支付了“兩金”,并發送了一份副本。從1998年12月起,他每月能收到125元?給原告40元生活費存折。然而,原告反對裁員,至今未收到任何款項,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1999年5月14日,長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發布了《仲裁裁決書》(長汀縣勞動爭議仲裁字[1999]001號),裁定:(1)被告按照最低工資標準(190元/月)向原告支付了3420元的附加工資,自1997年6月至1998年1月,為期18個月。(2)維持縣石油公司廷世辦(1998)10號決定原告對仲裁不滿意裁決并向長汀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被告于1997年4月29日和1998年12月1日發出的兩份通知,責令被告繼續履行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并從5月1日起補發未支付給原告的工資和福利,1997年至勞動合同終止后的1999年8月31日,即17309.04元;1999年9月1日至原告復工之日的工資福利,按訴訟中被裁前一年的月平均工資618.18元計算
,原告于1996年1月至12月將補充工資和福利標準改為每月480.89元
被告**分公司答復說,根據上級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通知,召開了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并制定了實施方案,對全體員工實行“自由選擇、自由組合”。原告被告知被解雇,因為他沒有合并。雙方從未解除過勞動合同關系。自1997年4月起,他一直在為原告支付“兩金”和“下崗生活費”。請求駁回原告的索賠
[審理]
審理后,長汀縣人民法院還認定被告在通知原告下崗后盈利,不屬于虧損企業。在原告被解雇之前,他是**加油站的加油工人。原告得知被解雇時,該單位有60多名臨時工,目前有70多名臨時工。其中一些臨時工來自農村地區和社會。被告未詢問原告是否參加臨時工作時間的招聘
長汀縣人民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于1995年4月28日簽訂的勞動合同合法有效,雙方應自覺履行。原告認為,被告已解除勞動合同,該勞動合同沒有事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7條規定,當用人單位因法律整改瀕臨破產或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時,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30天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在聽取工會或工人的意見并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照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并在六個月內錄用的,優先裁減人員。《福建省國有企業富余人員安置辦法》第九條規定,企業自行安置富余人員確有困難的,符合下列條件的富余職工,可以向社會辭退,并報當地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一)45歲以下的男性職工和40歲以下的女性職工,。。。企業新建、擴建生產項目需要招聘人員時,應當依法優先安排企業富余人員。《福建省關于實施再就業工程的意見》(閩政辦[1995]213號)第三條第二款第(3)項也規定,用人單位需要招收職工時,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招收企業的富余職工和失業職工。原告不是被告單位的富余職工,年齡45歲以上。被告并非因生產原因無法為原告安排工作,而是在有工作、招聘大量臨時工、企業盈利的情況下,以“瘦身、增效、雙向選擇”為由要求原告下崗,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在“雙向選擇”中,被告直接決定了各部門的負責人和人員配置,這也導致一些正式合同雇員實際上沒有職位可供選擇。被告的行為屬于企業在履行勞動合同和行使管理權過程中侵犯員工權利的行為。因此,應依法撤銷被告關于原告裁員的“通知決定”。因被告行使行政權力不當,應當依法賠償原告的工資和其他損失。賠償標準可按原告接到下崗通知前一年的平均月薪480.89元計算。原告要求被告從1997年5月1日起重新發放工資和福利,直至其返回工作崗位,符合法律規定,應依法予以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一十二條第一款、第三條第一款、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條、第十七條第二款根據第七十九條的規定,于1999年11月18日作出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驅逐出境是否適用臺灣
2021-01-14哪些情況不能辦理再貼現
2020-12-26行政訴訟可否提起再審或者抗訴
2020-11-10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2020-11-10連帶與按份共同保證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2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蓄意縱火不傷人怎么判
2021-01-05雇傭算承包關系嗎
2020-12-09擔保人還款后追償訴訟時效過期了怎么辦
2021-03-12簽署購房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2-25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