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一般可以根據當事人的主觀程度來區分。首先,當事人故意這樣做,工人有很大的主觀惡意。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或企業規章制度解除勞動合同。同時,根據《民法通則》關于侵權責任原則的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大部分甚至全部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第二類是由于該方的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理解為違反安全生產規定或未能履行妥善儲存和合理使用的義務,造成該單位重大經濟和財產損失。與第一種“意圖”相比,員工的主觀惡意大大降低。在實際操作中,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規章制度中明確因重大過失給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賠償金額。由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不是完全平等的民事主體,讓勞動者承擔高額賠償是不公平的。因此,《工資支付暫行規定》規定,勞動者必須承擔經濟損失的,可以從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額不得超過當月工資的20%,且不得低于最低工資。第三類是一般過失甚至無過失,即勞動者在履行安全生產、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的義務后,仍存在無法控制的情況,造成企業財產損失。如果此時仍要求工人承擔賠償責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工人有權獲得受法律特別保護的勞動報酬。用人單位不得無故扣發或者拖欠勞動報酬。《條例》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從工資中扣繳的項目包括:員工個人所得稅、員工承擔的社會保障和公積金費用、法院判決和裁定要求扣繳的贍養費和贍養費,以及用人單位因自身原因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需要直接從工資中扣除的補償費用和依法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當雙方根據《勞動合同法》的“工資總額”解除勞動關系時,雙方也應解除勞動合同。此外,沒有其他額外規定。只要勞動者本人履行正常勞動行為,用人單位必須按照雙方約定支付勞動報酬,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或扣留勞動報酬。因此,在案中,公司上個月扣押彭女士的全額工資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即使公司財產因龐女士的過錯而受損,根據法律規定,扣除的部分也不得超過其當前月薪的20%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關于經濟損失是否可以全額扣留勞動工資的知識。在工作中,即使勞動者有過錯并造成財產損失,雇主也不能全額扣留工資。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歡迎訪問luba.com進行在線咨詢。我們將有專業律師為您解答這些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怎么認定和處罰
2021-02-02襲警罪一般判多久
2020-12-09裁定移送管轄發生在什么時候
2020-12-16人民法院對和解申請的審查重點是什么
2021-03-22買賣合同糾紛能否申請司法鑒定
2021-01-06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交通事故鑒定要準備什么材料,怎么選擇鑒定機構?
2021-01-15勞動合同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6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企業和個人勞動關系如何證明
2020-11-30雇傭關系可以隨意解除嗎
2020-11-29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事故后保險公司已理賠結案保險公司應否對后續損失擔責
2021-02-17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