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訴訟代理人
勞動爭議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進行民事訴訟。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委托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
授權委托書必須記明委托事項和權限。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托人的特別授權。
僑居在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權委托書,必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
訴訟代理人訴訟要求:
首先,訴訟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訴訟,對所代理的訴訟,就其爭議的勞動關系并不享有勞動權利,而只具有訴訟代理權,不能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也不是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訴訟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所為的行為其法律后果均由被代理人承擔。
其次,作為當事人的訴訟代理人,不能在同一訴訟中代理雙方當事人,這主要是由于訴訟雙方當事人的利害關系是相對立的,代理制度的目的即是為了在訴訟上維護被代理人合法權益,即是具有勞動爭議訴訟權利能力而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提供進行訴訟、維護權利的條件,又為那些雖然進行訴訟但缺乏法律知識的當事人,提供訴訟上的幫助,維護其合法權益。
相關知識:
(1)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規定的訴訟代理人。法定代理權的發生,不是基于當事人本人的意志表示。而是為了保護無行為能力人和社會的利益,法律規定一定的人可以作為法定代理人,如企業、事業、機關和社會團體一方當事人的主要負責人(長、經理等),無訴訟行為能力職工一方當事人的監護人等,不但賦予他們以代理的權利,而且要求他們承擔代理的義務,不僅是法定代理人對被告人的義務,也是法定代理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法定代理人應當主動代理當事人進行勞動爭議訴訟活動,行使訴訟權利,承擔訴訟義務,擔負法律上的責任,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貫徹執行國家的法律。
作為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代為進行勞動爭議訴訟活動,既是他的法定權利,也是對單位應盡的義務,在代理權限范圍內所為的訴訟行為,其法律后果均由法人單位承擔。
作為職工個人的監護人,是基于法律規定的親權或者監護權而產生的代理權。在訴訟中,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事先沒有確定監護人的,可以由有監護資格的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們之間指定訴訟期間的法定代理人。當事人沒有監護人的,可以指定有關組織擔任訴訟期間的訴訟代理人。
在社會生活中,有的當事人不但有法定代理人,而且有二個以上的法定代理人,但需要他們為當事人代理訴訟時,卻相互推諉責任,甚至有時延誤訴訟。在這種情況下,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但這種指定不同于指定代理人,人民法院不是基于自己的意志決定代理人,而只是在法定代理人中指定,故被指定的人仍為法定代理人。
由于法定代理人不同于訴訟上的其他代理人,他同被代理人存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他有權依法處分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故對法定代理人的權限范圍,應依法予以確認。
(2)委托代理人
受當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和訴訟代表人的委托,代為訴訟行為的人,即為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代理權的發生,是基于當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和訴訟代表人的意思表示,只要符合法律規定,代理的事項及權限可以按照他們的意志自行確定,但委托代理人代為訴訟,必須向受訴人民法院提出授權委托書(由委托人簽名或蓋章),授權委托書必須記明委托事項和權限,訴訟代理人代為承認、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出反訴或者上訴,必須有委托人的特別授權,這主要是因為委托代理人只是當事人的在訴訟上權利義務的代為行使者和承擔者,而不是實體權利義務的承擔者和享有者。當事人提交的授權委托書應在開庭審理前遞交人民法院,若授權委托書僅寫“全權代理’’而無具體內容,訴訟代理人一般不享有其它處分實體權利的權限。
委托代理人的范圍比較廣泛,律師、當事人的近親屬、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當事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經人民法院允許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為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提供了充分的方便條件,但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或者可能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認為不宜作訴訟代理人的人,不能作為訴訟代理人。而且一方當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代理人,但不得超過二人,如一方當事人有二人,每一當事人委托的代理人也不得超過二人。這主要是本著既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又便于訴訟進行的原則,對委托代理人在數量上加以限制。
現行勞動爭議處理的程序法沒有明文規定指定勞動爭議訴訟代理人。但是,為了適應保護無訴訟行為人進行訴訟的特殊需要,維護其正當權利和合法權益.保障對方當事人能進行訴訟,便于人民法院及時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指定代理人也不應排除在訴訟代理人之外。
在一般情況下,無訴訟行為能力人作為當事人一方的,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但在他沒有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雖有法定代理人,但他的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權的情況下,就需要由人民法院為其指定代理人。這種代理權既不是基于親屬或者監護關系而發生,也不是基于當事人委托而發生。而是在特定情況下,由受訴人民法院特別指定的勞動爭議訴訟代理人。
希望上訴解答可以幫您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權轉租的合同效力有哪些
2020-12-14判定為同一商號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8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如何把控合同中主體資格的審查
2021-03-14產品供貨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0-11-08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發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船舶觸碰碼頭設施的侵權責任和損害數額確認的新思路
2021-01-30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的情形
2021-01-21保險條款解讀-車險
2021-02-23經濟適用房出了土地出讓金可以買嗎
2021-03-04住宅樓能做土地出讓嗎
2021-02-12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拆遷房屋賠償協議訴訟期是幾年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