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九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用人時,不得扣留勞動者的身份證等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勞動行政部門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責令勞動者限期返還財產,并處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雇主的行為是違法的。對此,勞動行政部門除責令用人單位退還保障費外,還應按照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每人500元至2000元的補償標準對用人單位進行罰款。根據原勞動部1995年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定金(財產)或抵押(財產)。違反規定的,由公安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勞動者。本法第八十三條還規定了向勞動者收取財產或者扣押勞動者證件的法律責任,即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身份證等證件的,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對勞動者處以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七條和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因勞動者自身原因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補償金的數額由用人單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從職工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數額不得超過職工月標準工資的20%。扣除后的剩余工資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的,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如果能迅速糾正錯誤,表現良好,就可以適當減少賠償金額
勞動者中確實有少數不法分子利用工作條件的便利,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同時,由于其流動性大,不易管理和索賠,個別用人單位只能收取風險抵押、抵押物或扣押身份證以避免損失,屬于違法行為。用人單位要避免因勞動者造成的損失和無賠償責任離開公司的風險,就要加強內部管理來解決,而不是簡單地用錯誤的方式收取抵押貸款,身份證等證件是非常重要的證件,不應該輕易給別人。要善于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勇于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任何人只要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都可以舉起法律的盾牌與之抗爭。如果您對此有其他疑問,律師事務所還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前夫未經授權代簽房屋租賃合同有沒有效
2021-03-03擔保合同沒有寫時間怎么辦
2021-03-09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集資房是什么意思
2020-12-13簽訂的就業協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未簽訂勞動合同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1-12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飛機延誤8小時賠償標準
2021-01-17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為非直系親屬投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1-02-28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險標的不同
2021-02-05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賠
2021-02-27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人的免責
2021-01-04土地承包人可以轉包嗎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