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招用勞動者時,能要求其提供擔保或扣押其證件嗎
《勞動合同法》第9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對于用人單位違反這一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依據《勞動合同法》第84條第2款規定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所以,用人單位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對此,勞動行政部門除了責令該用人單位將收取的擔保費退還給你之外,還要按照每人500元至2000元的標準,對該用人單位進行罰款。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賠償問題
勞動者有權拒絕用人單位以各種形式和名義向自己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根據原勞動部1995年《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用人單位在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勞動者收取定金、保證金(物)或抵押金(物)。對違反規定的,由公安部門和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立即退還給勞動者本人。本法第八十三條也規定了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或者扣押勞動者證件的法律責任,即: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按每一名勞動者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依照國務院《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七條及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賠償經濟損失的數額,應由用人單位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從職工本人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額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準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如果能夠迅速改正錯誤,表現良好的,賠償金額可以酌情減少。
在勞動者中確實有少數違法亂紀分子利用工作條件的便利,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同時由于他們流動性較大,不易于管理和索賠,導致個別用人單位只能通過收取風險抵押金、抵押物或扣押身份證等方式來避免損失,這樣做是不合法的。如果用人單位想要避免勞動者給單位造成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就離職的風險,應當通過加強內部管理來解決,而不能簡單地采用收取抵押金(物)的錯誤方式。
身份證等證件是自身十分重要的證件,不可輕易給他人。人們要善于利用法律保護自身,勇于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任何人侵犯自己的合法權益都可以舉起法律的盾牌來對抗,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的疑惑,律霸網也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民工工傷怎么維權
2020-11-29公司土地抵押貸款無法償還怎么辦
2021-03-13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的流程
2021-03-09離婚賠償哪些損失
2021-01-28民事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2021-01-15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企業濫用試用期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8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家庭財產保險保險儲金是什么
2021-02-02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人民財產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0-11-10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保險監管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2-25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