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遺失物的原始取得是什么意思?
遺失物的原始取得超過了通知期,沒有人會要求賠償。此時,丟失的財產屬于國家?!边@一規定是“原始取得”。因為它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而不是基于原債權人的意愿。也可以是“遺失物被他人轉讓占有的,有時債權人有權要求占有人在2年內返還原財產,超過2年的,占有人可以取得所有權”。這一規定也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而不是基于原債權人的意愿,可視為“原始取得”
2(1)占有人必須喪失占有權
(2)喪失占有權并非由于占有人自己的意思。占有人故意放棄占有的,是放棄所有權,將被視為無主財產。占有人或者直接占有人未經所有人同意放棄動產的,應當視為喪失占有而沒有自己的意思,仍然構成喪失的財產。物品被他人占有的,不構成遺失物。例如,失竊物品不能構成遺失物(4)遺失物必須是動產,不得無主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拾得人有妥善保管遺失物的義務,告知失主的義務,向保管機關交存的義務,歸還義務和賠償損失財產的義務。中間人的權利只是要求支付必要的費用。《民通意見》第一百三十二條對“必要費用”作了解釋,包括在管理或服務過程中直接支付的費用,以及為返還業主而支付的管理費、維修費、運輸費等實際損失。而且,在現實中,如果發現人與物主之間存在“必要費用”的糾紛,發現人仍需證明這些費用的存在。如果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這部分費用不能從業主處得到補償。相反,失物招領人只需支付少量的“必要費用”甚至口頭感謝,就有權收回失物。權利義務的統一是民事法律關系的核心。在同一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應基本平等合理,不應失衡。在我國現行的拾得制度下,拾得雙方的權利義務嚴重不平等,這有悖于民法上的平等與公平原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拾得者要求在返還拾得物時得到賠償,這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為了平衡發現者的權利和義務,法律專家也呼吁立法確認這一權利。但《物權法》并未對此作出規定,只是將懸賞廣告作為一種例外加以規定,這反映了立法者的某種價值取向,即:,弘揚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重義輕利”、“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都要向商人購買,但失物卻相當特殊。因為失物的主人不小心忘了,很多業主都記不清忘在哪里了,或者這個東西的價值不是特別高,而不認領的人也不少,拾得遺失物的債務有哪些特點遺失物能否善意取得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查閱配偶護照,是否侵犯隱私
2021-02-28治安處罰影響嚴重包括哪些
2021-03-19產品侵權商標人有責任嗎
2020-11-08轉賬支票可不可以掛失止付
2021-01-20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訴前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1-01-30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2-19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試用期解聘賠償是試用期工資還是轉正后的工資
2021-01-25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什么是貨運保險合同
2020-12-23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