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并于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以2002年12月1日至8月31日的上市公司收購案例為研究對象,2003年作為新《辦法》實施后的研究對象,試圖通過對案例的統計分析,找出具有共性特征的典型特征和一些案例的個性化特征
一般來說,從大多數并購案例來看,根據股權轉讓的目的,并購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以產業整合為目的的戰略并購;二是通過買殼的方式對重大資產進行重組,然后以轉股權為目的進行再融資。本文的重點將結合控制權轉移的方式,著重探討收購的目的,即戰略收購和借殼收購。也就是說,本文的第一個層次側重于研究目的,第二個層次則對研究方法等特點進行了綜合分析。基于此,我們有49起并購案例,其中戰略并購案例30起,殼牌并購案例19起。雖然戰略并購案件的控制權通常會發生變化,但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不會發生顯著變化。收購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整合行業、投資新興產業等(如反收購、利用上市公司作為產業資本運作平臺、MBO等)。買殼案例主要包括民營企業買殼上市和政府資產重組(重組方和收購方也是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和主要資產將發生重大變化。上市公司并購案例的統計分析都來自于公開披露的信息。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1200多家上市公司全部屬于22個行業類別(由于制造業公司眾多,分為10個子類)。本文所研究的30個戰略并購案例涉及12個行業,行業覆蓋率達到55%。前四大行業集中案例19起,集中率為63.3%,接近三分之二從統計結果來看,戰略并購的頻率并不高,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金融、公用事業等普遍認為較為熱門的市場。相反,戰略并購大多集中在一些傳統制造業(如機械、醫藥、食品等)。8個制造業子行業25例,占83.3%。因此,可以認為戰略性并購對象的行業特征相當顯著,80%以上的案例集中在制造業,這種鮮明的行業特征自然提醒人們全球制造業基地向中國轉移的大趨勢。可以預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將為上市公司在制造業領域進行戰略性并購提供廣闊的舞臺
研究表明,“制造業是目前中國經濟的支柱,但中國尚未完成工業化進程,同時,由于“我國制造業市場集中度低、技術水平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具備產業轉移的必要條件”。因此,在產業轉移和制造業整合過程中,戰略并購無疑是最有效、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審判中發現刑事罪怎么處理
2020-12-30公司社保變更需要帶什么手續
2021-01-09廠里不允許辭職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1醫療事故罪需要的證據
2021-03-08民事訴訟須知
2021-02-04勞動合同終止賠償金
2020-11-15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贈與物還沒交付可以撤銷嗎
2020-12-29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民事訴訟是要刑事案件完結之后才能受理嗎
2021-02-20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工作2年沒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怎樣賠償
2020-12-17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