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組是調整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改善服務,增強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但在產權改革初期,也存在一些亂象,如一些改制過于激烈,國有資產低價出售,資產分配和職工安置糾紛不斷,改革前的和諧勞動關系扭曲等,國有企業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是技術層面操作不當造成的,而且是國有資產決策缺乏民主、公開和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造成的,一是行政監督缺位。國有企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政府的行政監督不可或缺。但是,履行出資人職能的國資委對國有企業管理的監督非常有限,難以實現民主化、公開化。此外,一些監管部門本身也存在濫用職權、監管不力、甚至動機不純、合伙侵占國有資產等現象。由于對國有企業管理缺乏實質性的行政監督,包括改制在內的決策行為,名義上是由企業做出的,實際上是由管理中的少數黑匣子操作的,已經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國有企業應該實行全民監督,但這還只是理論層面。中國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屬于“全民”,積累了巨大的國家財富。它的數量和對國民經濟的保障作用不同于西方國家。要依法接受更加全面的民主監督,決策和運行更加公開。然而,這種監督在實踐中卻缺位。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改制形式、股權設置、治理結構、改制程序、資產審計評估等最終決策權應由人民行使,這是權力的審查范圍。但在現實中,國企改制的實際上游卻脫離了人大和人民的視線。由于現實利益主體的缺失,一些國有企業成為管理型企業和地方政府,甚至成為企業“一把手”的“民營企業”。他們的經營管理和資產狀況已經成為與人民群眾無關的企業“內部事務”
更重要的是,國有企業職工應該成為國有企業民主監督的主力軍。但在**通鋼案中,員工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被忽視。企業改制是在暗箱操作中完成的,完全繞過了職工代表大會的民主程序實際上,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在企業改制中的作用有著明確的法律依據。通鋼事件發生后,中華全國總工會8月14日發出通知,指出企業改制方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裁減和安置職工的計劃,必須經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方可實施。事實上,《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工會法》等法律中也有類似規定,很多地方都制定了較為詳細的規范。但由于可操作性不強,在實際工作中幾乎很難做到,至今仍聽聞管理行政部門野蠻重組、侵害員工合法權益的說法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出資是什么,股東出資方式有哪些
2021-03-07抵押合同到期如何清償
2021-02-17父母協議單獨贈與兒子的房,兒媳加名字有用嗎
2020-12-09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約定競業限制費按年度支付有效嗎
2020-12-27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酒后溺亡意外保險賠嗎,哪些情況意外險不賠
2021-01-02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入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群文是什么
2021-01-13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