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資。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轉讓”。從該條款的表述方式來看,我國《公司法》采用了“出資轉讓”的法律概念,而不是“股份轉讓”。受此影響,一些學術著作和實踐中經常出現“出資轉讓”、“股權轉讓”等不同表述,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兩個概念的模糊性和使用的混亂性,因此,有必要對“股權轉讓”的法律概念進行分析我國現行《公司法》在制定時正處于新舊經濟體制的交替時期。在充分考慮當時國情和立法條件的基礎上,也借鑒了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我國公司法與臺灣公司法有許多相似之處。關于股權轉讓問題,《中國臺灣地區公司法》規定,股東未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得將其出資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轉讓給他人。可見,我國《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與該款基本相同(區別在于“其他所有股東”改為“全體股東”),從表述方式上看,我國《公司法》也采用了“出資轉讓”的概念。但筆者認為,從公司法理論的角度來看,“股份轉讓”作為有限責任公司最重要的營運資金來源,其概念更為準確,公司成立時股東的出資,在公司成立完畢后,實際上已經全部轉化為公司財產,股東只能成為所持股份的所有者,但不能成為出資財產或者公司財產的所有人。在這一變化過程中,股東喪失了對其投資財產的直接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原有所有權。同時,他們還獲得了資產收益權、重大決策權和經理人的選擇權,這些都是股東的權利。因此,公司成立后,只有股東持有的“股份”才能在股東之間轉讓或轉讓給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而不是公司成立時股東的“出資”。因此,應該是“股權轉讓”而不是“出資轉讓”
另外,在公司存在的不同階段,由于公司經營業績的直接影響,公司成立時股東出資所代表的財產價值必然會出現較大波動。在一定時期內,股東股份所代表的財產價值很可能大于或小于公司成立時股東“出資”的財產價值,在這種情況下,“出資轉讓”一詞作為法律概念使用時也是不準確的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走失是誰的責任
2020-11-17監察機關的監察權限
2021-01-24涉外婚姻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3-23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起訴離婚要具備哪些條件 哪些情況屬于夫妻感情破裂
2021-02-25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離婚證據有哪些
2020-11-12買方逾期付款要付滯納金嗎
2021-03-19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交保險存錢寬限期限是多久
2021-02-13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行使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