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是某公司原股東,對某公司的出資額為4萬元(某公司由原國有企業改制,2001年成立)。2002年12月18日,王先生向某公司提交報告稱,因購房資金需要,要求某公司從其股份中提取3萬元;2003年12月4日,王某的妻子孫某以王某的名義向某公司提交了一份聲明,稱王某的1萬元股本將用于沖抵在該公司購買的房款。接到王某的要求后,公司董事會決定退還王某現金3萬元,并沖抵王某在公司的購房款1萬元。2003年4月5日,王某與公司另一股東張某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約定將王某在某公司的3萬元股權轉讓給張某。2003年12月6日,王某的妻子孫某以王某的名義與某公司另一股東婁某簽訂了1萬元股權轉讓協議,將王某的1萬元股權轉讓給婁某。轉讓后,張某和婁某分別向一家公司支付了3萬元和1萬元。一家公司相繼更換了股東名冊,王沒有提出異議。某公司向工商部門申請股東名稱變更登記,一審起訴時工商部門不予處理。自2004年起,王先生不再以股東名義參與公司事務、股東大會及公司分紅。2006年,王某起訴并要求公司確認其股東身份。原因是他以前退股、沖抵房款的行為是資本金退股。根據《公司法》的規定,他以前的行為是無效的,現在他要求恢復原來的股東身份,一審法院判決王某的行為是股權轉讓,不是撤資。王某的4萬元股本已被其他股東轉讓,他不再具有股東身份,因此王某的訴訟請求被駁回。王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本案的焦點在于王某申請退股并以股本沖抵房款是否屬于資本金退股或股權轉讓首先,退股是實務中的通俗用語,不是法律用語,通常指的是資本金的退股,但資本退出是否屬于資本退出,不能一概而論。撤回出資,是指發起人或者股東沒有實際繳納出資額的意圖,但為取得公司股份或者出資,在公司成立時先行繳納出資的違法行為,公司成立后,提取全部或者部分出資。抽逃出資的表現是公司股東在公司成立后秘密抽逃出資,仍保留股東身份和原注冊資本及出資額。股東抽逃出資侵害公司財產,欺騙債權人和社會公眾,危害社會交易安全。抽逃資本違反了《公司法》規定的實收資本制度,侵犯了投資形成的所有權法律關系。但并不意味著股東除解散公司外不能退出公司。股東不愿意或者不能繼續留在公司的,可以依法轉讓股權,讓其他股東或者第三人取得其出資份額,減少其對公司的出資份額,直至完全退出公司。禁止股東抽逃出資的實質是禁止不當減少公司資產,而股權轉讓則是股東之間或者股東與第三人之間轉讓對公司的出資份額,不會減少公司資產。根據我國《公司法》,股東可以依法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份。轉讓股權與計提出資的主要區別在于:轉讓股權不會減少公司能夠獨立控制的經營性或償債性資產,轉讓全部股權的不再保留股東身份,轉讓部分股權的,保留股東身份,但相應減少出資比例;資本的抽逃使公司能夠獨立控制經營或償還債務的資產大幅減少,抽逃的股東仍保留其股東身份和原出資份額。本案中,王某收到4萬元對價后,公司變更了股東名冊,其姓名被從股東名冊中刪除,此后他不再以股東身份參與公司事務。公司的資產是由其他股東補足的,他們拿到了4萬元,所以公司的資產并沒有因為王某的撤資而減少,這可以說明王某已經沒有了股東的身份。股東變更雖未在工商登記,但股權轉讓自記載于股東名冊時生效,工商變更登記僅具有對抗性效力。因此,王某在內部不再具有股東身份,王某的行為不屬于退股行為
其次,王某的行為是否屬于股權轉讓?根據《公司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王某將其在公司的全部股權依法轉讓給公司其他股東。在股東之間進行股權轉讓的過程中,雙方可以就轉讓費用進行協商。只要表達了雙方的真實意思,轉讓協議就是合法有效的。本案中,王某向公司申請退股,實際上屬于向公司全體股東轉讓股權的要約邀請行為。作為中介,公司提前向王某支付了股權轉讓費,并不違法。后來,王某和張某達成股權轉讓協議。協議內容真實合法,雙方切實履行了協議。張某將3萬元現金的對價交給了公司,抵消了公司代為向王某支付的債務,即張某通過公司向王某轉移轉讓款的方式履行了支付股權轉讓款的義務。因此,可以認定王某向張某轉移3萬元股本的行為合法有效。王某的妻子孫某將王某的1萬元股本以王某的名義轉讓給婁某。由于孫某和王某是夫妻,婁某將轉讓的資金1萬元交給了公司,孫某還了欠公司的房款。王應該意識到這一點。自孫某轉讓股權后,王某未以股東名義參與公司事務,公司變更了股東名冊,也未提出任何異議。因此,應當承認,王某同意孫某轉讓1萬元股本。綜上所述,王某所持4萬元股權已合法轉讓給其他股東,王某不再具有股東身份第三,雖然本案未說明公司成立后2002年和2003年的經營狀況,但經調查,發現這兩年公司經營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王某提出退出公司,減少的資本金將由其他股東補足。2006年以來,公司經營狀況逐步好轉,利潤不斷上升。現在王某也提出,當初已經撤回了出資,不管此案最終是否定性為股權轉讓,我認為王某違反誠信、逐利、逐虧的行為是否應該恢復其股東身份值得懷疑。在我看來,王的行為違反了市場經濟最基本的規律——誠信原則。眾所周知,有限責任公司是人與資本的合資企業。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案件的定性如何,王某都無法再恢復其股東身份綜上所述,本案經過兩級法院審理,最終認定王某的行為是股權轉讓,這是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嫌貪污罪會判死刑嗎
2021-03-23股東代表訴訟需要滿足的條件
2021-01-05成立子公司屬于企業分立嗎
2021-03-11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個人房屋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0-11-14未辦理結婚手續如何分手
2021-03-12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2-20工費車保險賠償的法律依據,索賠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1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僑眷可以在國內購買保險嗎
2021-02-03土地轉讓合同的無效情形有哪些
2021-01-16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出讓金的
2021-01-05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