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稅法通則而言,與其他財產轉讓一樣,股權轉讓收益的性質屬于資本利得。資本利得的計稅基礎是財產轉讓所得與所轉讓財產取得成本之間的差額。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文件,股權轉讓收入是“股權轉讓收入減去股權投資成本的差額”或“股權轉讓價格減去股權投資成本的差額”
,股權轉讓收益與其他財產轉讓收益有很大區別,不僅是財產處置收益,還包含“持有收益”,即,以被投資企業在持有股權期間的經營活動利潤為基礎,轉讓方應享有的權益增加部分。如果被投資企業將新增利潤全部分配給股東,將成為股東的分紅收益。但是,基于法律的要求和企業的需要,企業不會做出充分的分配。未分配盈余留存被投資企業的,在資產負債表中構成“盈余公積金”或“未分配利潤”。對于股權持有人來說,這些留存收益通常增加了股權的內在價值,在處置股權時可以變現,這是以資本利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根據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法,股利所得和財產轉讓所得的稅收處理是完全不同的。股利收入是投資者從被投資單位取得的稅后利潤,屬于企業所得稅。原則上,國內企業對這部分收入實行稅收抵免,只按差額稅率繳納所得稅[9]外商投資企業從其他企業獲得的紅利完全免稅。相反,財產轉讓所得需要全部納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股權轉讓所得,相當于股權轉讓所得中的股利部分(持有所得)在股利和資本利得稅負不同的情況下承擔雙重稅收,稅法如何規定股權轉讓所得的計算口徑以及是否確認可能持有的所得,直接影響到企業納稅人在股權轉讓中的行為,特別是轉讓時機的選擇。具體來說,如果稅法沒有區分“持有所得”和“處置所得”,而是要求將股權轉讓價款與成本價款之間的差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則股權持有人傾向于在被投資企業分配全部留存收益后轉讓股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股息免稅的效益。相反,如果稅法規定股權轉讓所得中的“持有所得”部分可視為分紅,那么股權持有人就不會太在意被投資企業的利潤分配。無論被投資企業是否分配,股權轉讓方都可以從股權轉讓收入中剔除被投資企業留存收益對應的“持有收益”作為計稅依據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致殘,隨便一個機構做的傷殘鑒定口可以作為賠償依據嗎
2021-03-07土地以租代征合法嗎
2021-01-19能否直接執行反擔保財產
2021-01-23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不同之處
2021-01-17監外執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0要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25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喪偶再婚領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什么
2021-01-01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15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固定資產保險費如何計算
2021-03-25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第二輪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22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是否應參照國有土地拆遷標準
2020-12-06拆遷對獨生子女如何補償
2020-12-05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在城市拆遷上有哪些不同點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