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訴訟費用支付辦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訴訟費用由敗訴方承擔,但部分勝訴或部分敗訴的勝訴方自愿承擔的除外,共同訴訟一方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確定各方應當承擔的訴訟費用數額,第二,隱名股東的身份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投資者取得和行使股東權利義務的依據。許多人設立公司或參與設立,或轉讓公司股份,或取得科技股、贈與股等,但在行使股東權益時遇到障礙。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需要確認自己的股權,即確認自己在公司中的股東身份,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的確認,涉及到實際出資額、股權轉讓合同、股權轉讓合同等,公司章程、股東名冊、出資證明書、工商登記等,在確認股東資格時要考慮諸多因素。在具體案件的事實證據審查中,應當根據具體民事行為當事人的真實意思選擇股東資格的認定標準,有些公司的創始人雖然投資興辦了企業,但由于種種原因,不要以自己的名義這樣做,而是以親戚、朋友、同學或其他人的名義這樣做。實踐中,隱名股東較多,一般是指一方(以下簡稱大股東)實際認購出資,但公司章程中記載的出資人,股東名冊或者其他工商登記材料為他人(以下簡稱名義股東),大股東與名義股東簽訂協議,約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隱名股東的法律地位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處理。首先,如果大股東與名義股東簽訂的協議是為了規避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比如大股東不能對公司進行投資,而名義股東可以作為投資者設立公司是為了規避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這種協議肯定會被視為無效,大股東將不能享有股東的權利,公司還將面臨一系列的股權變更、減資、退股等風險和其他法律問題,如果隱名股東不違反強制性法律規定,大股東出于某種原因只讓名義股東出資,但公司絕大多數股東知道這種情況,應視為大股東擁有股權,但隱名股東(大股東)要表明姓名或者確認其資格,必須先到人民法院確認,在確認過程中,隱名股東必須有共同設立公司或者通過轉讓取得公司股權的相應意思表示。如果隱名關系的雙方只是資金交換關系,提供資金的人并不意味著成立公司或實際取得股權,那么雙方關系的實質應該是借貸關系,第二,隱名股東的認定需要其他股東的意思表示來確認其身份?;谟邢挢熑喂镜娜诵裕绻渌蓶|不知道隱名股東的存在,也不同意與其建立共同投資關系,則不能明確認定隱名股東為公司股東,如何防范隱名股東的法律風險。有效的隱名出資協議是隱名股東的必要條件
有效的隱名出資協議有利于約束顯性股東,保證隱名股東能夠間接行使股東的權利和獲取利益,并在必要時成為明顯的股東,以避免權利落后的局面。投資者對投資項目有較大信心的,應當委托專業人員簽訂協議,以保證協議的有效性。相反,如果投資者對項目不熟悉,只是出于對他人的信任,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投資,無效的隱名投資協議有時更有利于將來收回投資,但投資者對“大股東”幾乎沒有約束力,隱名股東的出資方式和出資期限應當在隱名投資協議中約定。出資的轉讓憑證或者繳款書應當完整、無歧義。隱名股東最好出具書面文件確認出資額和出資時間。隱名股東的身份能夠向其他股東披露的,建議公司及全體股東確認出資
公司章程是隱名股東不可忽視的法律文件新修訂的《公司法》賦予公司及股東對公司內部組織的極大自主權,公司章程可能直接影響隱名股東的權利。比如隱名股東可能希望盡快分紅,但公司章程可能會對公司分紅設置更高的限制,因此隱名股東的短期投資目標可能與公司的長期投資計劃相沖突。因此,隱名股東不應掉以輕心。在制定公司章程時,應當通過明顯的股東表達自己的關切。對于持股比例較低的隱名股東來說,參與公司治理是保護隱名股東權益的必要措施,以防止信息不對稱,隱名股東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盡可能了解公司的動態。根據隱名股東披露自己身份的意圖和其他股東的態度,隱名股東可以以明顯股東的名義擔任或者委派他人擔任董事、監事、經理或者財務人員。應盡可能控制公司的執照、印章、印章和財產信息。如果您參加股東大會或其他重大決策,還應注明您的身份和姓名當權利受到侵害時,隱名股東應根據權利受損的不同情況盡快采取法律措施,隱名股東可以采取的措施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要盡快控制公司公章、印章和財務信息,爭取盡快清算。協商不成的,應當立即采取訴訟措施?!侗本┦懈呒壢嗣穹ㄔ宏P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十七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要求確認其股東資格,時效期間的計算,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的規定,即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時起計算。如果是隱名投資協議或股權轉讓協議,訴訟時效為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兩年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動離職不給工資算違法嗎
2021-03-21軍婚法律保護有哪些內容
2020-12-23外國人在中國登記結婚需要帶什么材料
2021-01-01公司預審到備案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13抵押物滅失怎么辦
2020-11-13夫妻財產約定效力的相關規定
2021-02-10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一個負刑事責任從抓到審判要多久
2020-11-11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解除合同存在欺詐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13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提單責任險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初探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