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明顯考慮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額p> 我國《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債權異議對減資的影響。嚴格地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如果公司不能償還債務或提供相應的擔保,則減資不能繼續。寬大的解釋,我們可以認為,公司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相應的擔保,并不影響減資的有效實施,但減資并不能對抗不符合條件的債權人。這兩種解釋在實踐中對減資安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需要《公司法》予以明確。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規定,有助于完善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如果每一個提出償債或擔保要求的債權人都能因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停止減資,那么這樣一個債權人眾多的大型金融機構是不可能完成減資的。而且,債權人可以主張減少資本金是無效的,這對于金融交易的穩定性是不可想象的。相反,采用臺灣模式中的對抗性,既能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又能兼顧資本交易的效率和安全,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都深受不良資產的困擾,都需要進行資本重組和減資,這些機構通常有大量的債權人,其資本交易對穩定性要求很高,筆者認為,對抗性臺灣模式在司法實踐中值得商榷
公司法規定,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額,其立法意圖是使公司有足夠的資本償還債權。但新《公司法》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以這樣的最低注冊資本限額來保證公司有足夠的償付能力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公司在減資時的債務總額很可能遠遠高于法定的最低資本限額。對債權人來說,償還債務的保證實際上在于公司的資產,而不是公司的注冊資本。公司對債權人的信用應當以公司的資產而不是資本為基礎。因此,如果減資過程中會伴隨著凈資產流出,債權人更應關注減資后公司的總資產是否足以償還其總負債。換言之,公司是否具備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應當成為公司減少注冊資本的重要財務標準。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資產負債表。公司減少注冊資本的,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知道,歡迎咨詢法律BA網免費法律咨詢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律師費用收取標準
2021-01-18訴訟財產保全的房屋反擔保抵押也可以辦理登記嗎
2021-01-22破產清算必須注銷公司嗎
2021-03-09摘路邊芒果被行拘,民警攝影等候疑釣魚執法
2020-12-08能一次性給贍養費嗎
2020-11-29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擔保合同適用中止嗎
2021-02-05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購房合同違約上征信嗎
2020-12-13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小孩子在商場受傷賠償辦法是什么
2020-12-11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調崗不同意離職能要賠償嗎
2020-12-22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合法嗎
2021-02-04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