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明顯考慮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新《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額p> 我國《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債權異議對減資的影響。嚴格地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如果公司不能償還債務或提供相應的擔保,則減資不能繼續。寬大的解釋,我們可以認為,公司不清償債務或者不提供相應的擔保,并不影響減資的有效實施,但減資并不能對抗不符合條件的債權人。這兩種解釋在實踐中對減資安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需要《公司法》予以明確。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規定,有助于完善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如果每一個提出償債或擔保要求的債權人都能因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停止減資,那么這樣一個債權人眾多的大型金融機構是不可能完成減資的。而且,債權人可以主張減少資本金是無效的,這對于金融交易的穩定性是不可想象的。相反,采用臺灣模式中的對抗性,既能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又能兼顧資本交易的效率和安全,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都深受不良資產的困擾,都需要進行資本重組和減資,這些機構通常有大量的債權人,其資本交易對穩定性要求很高,筆者認為,對抗性臺灣模式在司法實踐中值得商榷
公司法規定,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限額,其立法意圖是使公司有足夠的資本償還債權。但新《公司法》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以這樣的最低注冊資本限額來保證公司有足夠的償付能力顯然是不夠的,因為公司在減資時的債務總額很可能遠遠高于法定的最低資本限額。對債權人來說,償還債務的保證實際上在于公司的資產,而不是公司的注冊資本。公司對債權人的信用應當以公司的資產而不是資本為基礎。因此,如果減資過程中會伴隨著凈資產流出,債權人更應關注減資后公司的總資產是否足以償還其總負債。換言之,公司是否具備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應當成為公司減少注冊資本的重要財務標準。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資產負債表。公司減少注冊資本的,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知道,歡迎咨詢法律BA網免費法律咨詢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的保全是指什么,債的擔保指什么
2021-01-05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
2021-03-21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員工申請勞動仲裁的技巧是什么
2021-02-11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目的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保險人如何先予支付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
2020-12-19對初步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提交的文件有哪些
2020-12-30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營改增后拆遷安置房如何繳稅
2020-11-16不同意拆遷政府能不能拆
2021-03-18收取拆遷補償費的會計處理是怎樣的
2021-01-07違建多久后拆遷可以補償
2021-03-11拆遷補償款太低怎么辦
2021-02-16陳化成故居及其相鄰建筑產權置換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