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股權轉讓,必須經全體股東同意。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以下簡稱《合資經營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以下簡稱《合作法》)明確規定,一個股東轉讓出資必須經全體股東批準。這一規定不僅針對中國投資者在外商投資企業中的股權轉讓,也針對外國投資者的股權轉讓。顯然,這種比國內企業更為嚴格的做法,旨在保持更強的人文合作因素,促進外商投資企業的長期穩定運行。此外,《合資企業法》和《合資企業法》對不同意轉讓給第三方的其他股東是否必須購買外國投資者的股權也沒有規定。但是,根據《公司法》第十八條規定:“外商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適用本法。法律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另有規定的,應當修改《合資經營企業法》,按照“本規定適用”的規定,不同意轉讓股權的,應當購買股權,否則視為同意
轉讓外資股權須經企業原審批機關批準,并辦理工商變更登記首先,外商投資企業的外資股權轉讓必須經過原政府主管部門的批準,正如法律必須批準新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資收購境內企業股權一樣。這仍然是政府監管外商投資企業的主要渠道。審批的意義不僅在于程序上,更在于審查外資股轉讓實質內容的合法性。因為外資股權轉讓也會涉及到本文所描述的許多內容。二是股權轉讓獲批后,工商變更登記必須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合營一方將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轉讓給第三方,必須經合營另一方同意,報審批機關批準,并向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手續。違反上述規定的,轉讓無效?!币簿褪钦f,外資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取決于原政府審批部門的批準和工商登記。將工商登記作為外資股權轉讓的有效條件之一,理論上眾說紛紜,但在實踐中,現行法律仍應遵循公司法第七十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合營一方轉讓其全部或部分股權時,合營的另一方有優先購買權。一方將其股權轉讓給第三方的條件不得比另一方更為有利。這是一種基于有限責任公司人的因素和保護合資企業相對股東權利的制度設計。它也適用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法人外國投資者的出資,無疑應當符合法律和有關合同的規定。否則,其股權將受到相應限制。根據《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變更規定》,在外商投資到位前,外商不得將未交付部分的股權質押;出質后,未經出質投資人和企業其他投資人同意,質權人不得轉讓出質股權;未經質權人同意,出質投資人不得轉讓質押股權。同時,境外投資者在質押其股權時也須經原政府審批部門批準,未經批準其股權不得質押后部分轉讓境外股權,外資比例不低于25%國家一般要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的外資比例不低于25%,也就是說,法律法規不禁止設立外資股權比例低于25%的外商投資企業。同時,《關于加強審批、登記,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管理、稅務管理和《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允許設立因并購而占外資比例低于25%的外商投資企業。但法律法規不允許現有外商投資企業通過股權轉讓將其股權減持至25%以下,《關于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動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除非外商將其全部股權轉讓給中國投資者,企業投資者的股權變動,不得使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比例低于企業注冊資本的25%。也就是說,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不能通過股權轉讓使自己的股權比例低于25%,要么全部轉讓,要么轉讓后股權比例仍高于25%。雖然這一規定在理論上沒有太多依據,也有與上述規定相抵觸的嫌疑,但根據《關于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商轉讓的通知》的規定,該規定在修改前仍然有效,外商轉讓的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必須繳足一年的股款,方可依法轉讓;外商轉讓的國有股、法人股仍為非流通股的,不得在交易所上市。同時,《關于上市公司外商投資有關問題的意見》規定,含B股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取得外經貿部批準后,向中國證監會提交非上市外資股上市流通申請方案,同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擬上市流通的非上市外資股的持有人應當持有該非上市外資股一年以上
(二)非上市外資股轉為流通股后,原持有人必須繼續持有該非上市外資股一年以上。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轉讓外資股必須符合上述規定根據《關于設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暫行規定》,如果外國投資者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發起人。,其外資股權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并須經原政府審批部門批準。這也是《公司法》對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的要求。根據《公司法》第二十四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應當由兩個以上、五十個以下的股東共同出資。根據這一規定,除國有獨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外,法律不允許設立一人公司。同時,公司股東之間股權轉讓形成“一人公司”的,法律也予以禁止。因此,外商投資企業在轉讓外資股份時,必須避免將全部股份轉讓給中國投資者而導致一人公司的結果。雖然理論上對導致一人公司結果的股權轉讓的效力存在爭議,但事實上,導致一人公司結果的股權轉讓本身是違法的,這也使得股權轉讓失去了意義。此外,實踐中也不乏合同無效的判斷。因此,從實際出發,作為一項政策,我們還是應該避免這種股權轉讓的結果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裝修合同怎么解除
2021-03-03電話騷擾構成民事糾紛嗎
2020-12-30法官的審判受政府監督嗎
2020-11-18店鋪轉讓要不要通過房東
2021-01-19什么是醫療事故罪
2020-12-08泉州商標注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1行政處罰時違反一個法律多條如何處罰
2021-02-02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申請工傷傷殘鑒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6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有補償呢
2021-02-12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