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傷保險的規定,根據傷亡人數的不同,可索賠的賠償項目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員工死亡情況。職工因公死亡后的補償項目包括:喪葬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死亡撫恤金,其中,上年度喪葬費月平均為6個月;供養親屬的撫恤金,按照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提供主要生活來源、沒有勞動能力的親屬;一次性死亡補助標準為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職工發生工傷后,其賠償項目主要包括: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住宿費、輔助設備費、停工期間工資及留薪、生活護理費、傷殘補助費、傷殘補助費等,一次性工傷醫療補貼和傷殘就業補貼
(2)工傷索賠的程序是什么?1.工傷報告程序。只有用人單位在工傷保險機構為勞動者辦理了工傷保險的,方可辦理本手續。? 單位應當自發生工傷事故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送工傷報告書。工傷認定程序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對工傷(死亡)事故進行調查,確定是否屬于工傷程序,這是一般工傷認定的第一步。但是,用人單位書面同意工傷,沒有工傷保險的,可以不辦理。? 注意工傷認定的兩次:單位未提及工傷認定的,傷者必須在事故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經調查鑒定,工傷鑒定程序是縣級以上勞動鑒定委員會以申請工傷鑒定的勞動者被認定為工傷(即:,工傷鑒定程序完成后)、醫療結束后或者醫療期滿后。廣義的工傷認定包括勞動能力認定和傷殘等級認定。狹義工傷認定是指工傷鑒定后的傷殘認定水平
可根據鑒定標準計算賠償金額。單位有工傷保險的,由全國工傷保險機構按標準直接發放工傷保險待遇。如果沒有保險(特別是工傷保險機構),如果無法與雇主協商解決,應按照標準與雇主協商解決,仲裁程序可以按照《勞動仲裁條例》的規定啟動如果法院對勞動仲裁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對第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在仲裁或者判決生效后,用人單位不支付賠償金的,可以依法向第二審法院提起上訴,根據生效的法律文件,可以向法院執行局申請執行,如果上訴程序對生效的判決不服,可以在工傷發生后申請啟動再審程序,工傷職工或其家屬獲得工傷賠償需要一系列程序,綜上所述,我們編制了工傷未遂認定的重要內容。由此可見,應開展工傷認定和傷殘等級認定。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導致不合理的工傷賠償,甚至得不到工傷賠償。對于更多相關問題,律師協會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超過工傷認定期怎么辦
2020-12-24涉外婚姻財產法院怎么判
2021-02-03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04有房貸的房子能進行反擔保嗎
2021-01-15交通事故司法鑒定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基準價
2020-12-27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返還性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20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在哪些情況下保險責任可以免除
2021-01-22無責免賠條款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保險合同中止期間發生效力嗎
2021-03-17保險公估人的職能
2020-11-26船公司辦理船員保險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