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上市是什么意思?重組辦法第十二條對借殼上市的定義作了解釋:“自控制權變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購買方購買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的上一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100%以上,符合條件的重大資產重組構成借殼上市
上述收購人包括兩種情況:一是重組后將成為上市公司新實際控制人的收購人;另一類是通過收購、轉讓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的收購人,從上市公司首次上市到控制權變更后的重組,上市公司將通過借殼上市。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實施后,上市公司將再次向收購方購買資產,上市公司向收購人購買的資產包括向收購人及其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方購買的資產。明確了首次累計原則,但在正式草案中強調,不適用于創業板公司和金融風險投資行業,即60個月期限不適用于創業板上市公司重組,也不適用于購買的資產屬于金融、風險投資等特定行業的情況。堅持自下而上條款,以應對出現更為復雜的借殼回避交易方案。業內人士理解,披露條款意義重大。非實際控制人關聯方資產的取得沒有限制,即草案公布時圈內小伙伴提出的所謂第三方資產。事實上,類似情況可以在披露條款中參照執行。事實上,近一兩個月來,類似借殼案件時有發生,上市公司主動終止。如三變科技等,“創業板公司借殼是否受到監管,禁止任何攀壁行為(最新案例將不成案例)|定增并購圈”
3。關于新老大、小股東鎖定期,進一步細化舊股轉讓行為,限制出售。正式草案進一步確認,原實際控制人向其他特定對象轉讓股份需要限制,即“以及在交易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從這些主體手中轉讓上市公司股份的特定對象,公開承諾在交易完成后36個月內不轉讓上市公司股份。”。事實上,在借殼上市之前,很多上市公司通常都會觀察到將部分流通股轉讓給非關聯第三方的行為,這通常被稱為“舊股轉讓”。事實上,這一部分是借殼上市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隱藏著敏感的借殼費。那么,根據正式草案的規定,這部分股份也需要限制。這一規定的出臺具有重大影響,將直接影響交易對價的博弈談判和空殼費支付的時間進程。據中國證監會統計,共有8家公司通過了股東大會審議。據圈內觀察,鼎泰新材(順豐速遞借殼標的)等合作方關注的項目均已通過股東大會審批,并已上報股東大會。這類公司應按原規定執行,不受正式草案的影響。事實上,在借殼新規草案出臺后,投行在制定計劃時已經充分考慮了新規的影響。如云大借殼**股份已積極放棄配套融資計劃
配套融資安排應進一步明確,避免含糊不清。草案增加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修改為:“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可以同時募集部分配套資金,但本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的交易除外,其定價方法按現行有關規定辦理,“此前圈內多次強調,對于實力較強的借殼對象,資產證券化更為重要,其次是配套融資。你是否擔心成功上市后無法融資?這份正式草案強調,除了借殼上市,還可以同時提供配套融資。即支持非借殼上市融資,即支持產業并購融資安排不受影響。不要混淆6。在正式草案的配套措施中,對“冷期”進行了修改,修改幅度略高于預期,即終止重大資產重組進程的“冷期”由3個月縮短為1個月。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時,會公告“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承諾自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終止之日起至少三個月內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圈內人士了解到,從這個小細節來看,監管部門繼續支持上市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同時,鼓勵更多市場化的交易博弈行為。如因估值等原因終止交易,則無需再等三個月停牌。現在配套措施縮短為一個月,重新進入新的重組周期。這一規定對今年明確終止重大重組但重組意向強烈的公司有很大的幫助,以上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問題,你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有很多律師可以為你提供服務,我們也支持在指定區域在線選擇律師,他們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信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遺囑有用嗎
2021-02-04婚姻法關于夫妻語言暴力的規定
2020-11-28如何出具買房的出資證明
2020-12-19老人慘遭連撞身亡,如何賠償
2020-11-14抵押財產屬于破產財產嗎
2021-02-25收到銀行催收函還不上怎么辦
2021-02-18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補充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4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工會會員享有哪些權利
2021-03-19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保險合同變更中的三個關鍵詞
2021-01-23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交通事故對方要求的誤工費是由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1-02-22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保險的功能有哪些
2021-01-14保險法修訂擬擴大保險公司經營范圍
2021-02-17《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解讀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