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民商法學學科中,商號權逐漸超越商法的范疇,成為知識產權法關注的焦點。應該說,這種變更有其積極意義,但如果這種變更是在不對商號權的性質增加任何有效論據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變化很可能成為商法和知識產權法“爭奪領土”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因此,我們首先要認真細致地研究商號權本身
商號,又稱商號,商號,又稱制造商的名稱,[1]是指企業法人從事經營活動時所使用的署名,與其他商業實體不同。它是市場主體識別系統中的標志之一。商號在本質上是一種區別標志。與商標、地理標志等商業標志一樣,“廣泛應用于商品或其包裝材料以及各種廣告媒介中,起到區分商品生產者及其商品或服務的作用,承載著企業主體所享有的商業信譽。”[2]在民商法理論和現行法律中,商號的定義并不統一《民法通則》中,個體工商戶和個體合伙企業的商號稱為“商號”,而在《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條例》中,工商企業名稱稱為“企業名稱”,在《條例》第七條中,“商號”等同于“商號”。然而,許多數學家從傳統商法的概念體系出發,將上述市場主體的名稱稱為“商號”作為市場主體,商號名稱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商號只是一個名稱,不是權利義務的承擔者;第二,商號是商業主體用來表示自己的名稱。它附屬于商事主體,是商事主體區別的一個重要外在標志[3]第三,商號轉讓時,必須與交易主體一并進行。各國普遍禁止將商品名稱與交易主體分離,分別轉讓,這也是商品名稱與商標的一個重大區別;此外,企業法人的商號是唯一的,而企業可以擁有多個商標企業名稱權是指企業法人對其企業名稱的專有權,即企業法人設立、使用和轉讓企業名稱的權利。其中,創設權是指企業名稱權人有權自主決定其企業名稱;使用權是指企業法人對其企業名稱享有專有使用權,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和非法使用;轉讓權是指企業法人可以以其企業名稱轉讓其企業法人,以獲取物質利益,但轉讓必須與企業法人的轉讓同時進行,不得單獨轉讓;許可權是指商號所有人可以按照約定許可第三人在特定范圍內使用商號,并收取一定費用的權利。一般來說,為了保護第三人的利益,這種使用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經登記機關登記后生效學術界對如何界定商號權的性質存在不同的看法。綜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產權理論,因為商號權包括轉讓權和許可權,行使這兩項權利無疑會獲得財產利益。因此,商號名稱不是經營主體的人格,因此不屬于人格權范疇,而屬于財產權范疇,這一觀點認為,名稱權的客體是法人和個體工商戶的人格利益,名稱是區分法人和個體工商戶的必要條件。其次,姓名權具有人格權的所有特征。這是一項固有的、排他性的和必要的權利。第三,姓名權具有無形財產權的某些屬性,但這是其附屬性質而非本質屬性[6],因此,姓名權是人格權
(3)雙重性權利理論認為,商號權不僅是人格權,而且是財產權。商號權不僅與商事主體本身密切相關,而且是商事主體財產的一部分[7],一方面,對于法人和其他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而言,擁有自己的名稱是其民事主體資格的必然結果。即使是那些不具備權利能力的社會組織,如果要以團體名義從事民事活動,也必須享有名稱權。另一方面,姓名權也具有物權屬性,其中姓名轉讓權和姓名許可權可以作為物權客體。由于名稱沒有固定的形式,它屬于所謂的無形財產[8](4)筆者認為,要分析商號權的性質,首先要了解商號權的具體內容,而“理解解釋”[9]可能是一種合適的分析方法。商號權具體內容的每一部分都表現出財產利益或人格利益的屬性,即屬于財產權利或人格權利;相反,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如上所述,商號權的內容包括設立權、使用權、轉讓權和許可權。就企業名稱的設立權而言,企業法人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名稱,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這顯然是經營者人格利益的外在表現。甚至可以說,經營者設立企業名稱,就像自然人賦予的名稱一樣。由此可見,企業名稱的設立對企業實體具有強烈的人格利益,但沒有直接的財產利益。因此,企業名稱設立權是一種人格權。就企業名稱使用權而言,一方面表明企業名稱所有人有權積極使用注冊的企業名稱。例如,可以在商品、印章、銀行賬戶和文具上使用企業名稱,也可以在廣告或其他外匯中使用企業名稱;另一方面,商品名稱的所有者有權禁止他人以誤導的方式使用商品名稱。歸根結底,這兩項權利都離不開商號權人。任何人都不能行使這兩項權利的任何一部分,這也凸顯了其人格權的屬性。就商號轉讓權而言,它無疑具有直接的財產利益,尤其是老字號、老字號、名牌企業等,必然以其良好的效率和較高的信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而使其商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在商號轉讓問題上,多數國家堅持商號權與企業法人一并轉讓的原則,或規定企業終止時,轉讓人在商號權轉讓后不再享有商號權,受讓人將成為新的權利主體。例如,日本商法也有類似的規定[10]這種轉讓的統一性表明,商號的轉讓仍然是基于商號與其業務的不分離,因為商號作為業務名稱,具有社會和經濟功能,它突出的是一個特定的商人,[11]這表明,即使是具有強烈產權屬性的企業的轉讓權,也是基于企業實體對其企業的人格利益。就商號的許可權而言,商號所有人通過書面協議將商號的使用許可給他人,被許可人按照合同規定獨立投資經營,并向被許可人支付相應費用。由此可見,商號許可權具有很強的財產屬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許可權也是基于商號所有人的專有人格權,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商號權的具體內容中,只有轉讓權和商號使用許可權具有財產屬性,但它們仍然需要以商號權人的人格利益為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否得出商號權的性質是產權的結論?事實上,在民事權利體系中,有許多權利是人身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租房現攝像頭怎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1-01-29實習期間應該簽什么合同嗎
2020-12-22監事會主席能連任嗎
2021-02-03男方不給撫養費要坐牢嗎
2021-01-19怎么繼承父母的拆遷安置房
2021-02-12婚前財產協議是否一定得簽訂
2021-01-29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無產權證的房屋能否抵押擔保
2021-03-25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哺乳期公司部門解散可以拒絕調崗嗎
2020-12-01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保險合同成立的要件有哪些
2020-12-28車子保險沒額度了能再買一份保險
2021-01-03閑置荒蕪土地的處理
2021-03-11宅基地房屋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嗎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