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知識產權的本質和知識產權制度是一個學術性的話題,眾說紛紜。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知識產權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和定義,《法律詞典》(參考文獻1)的定義是:“自然人或者法人依法承認和享有符合法定條件的知識成果的權利由自然人通過智力勞動創造的《法律卷》(參考文獻2)的定義是:“人們根據自己的智力活動和在商業活動中的經驗和標記,依法享有自己的利益,排除他人對民事權利的干涉”《辭海》(參考文獻3)的定義是“公民的權利”公民或法人對其智力活動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法律詞典》(參考文獻4)的定義是:“法律賦予知識產品所有人智力創造的專有權”《中國法律詞典:民法卷》(參考文獻5)的定義是:“法律賦予知識產品所有人智力創造的專有權”知識產品的擁有者,對其智力創造具有一定的專有權“《政治經濟學詞典》(參考文獻6)將其定義為“行為人在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的專有權,以知識勞動為手段的文藝《百科全書》(參考文獻7)的定義是:“知識產權是一種私人權利,是指對特定的知識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蘭州市專利工作未來十年發展戰略研究》(見8號文件)將知識產權界定為:“知識產權是法律賦予單位或者個人擁有的權利,使用和控制知識勞動成果和其他商業成果,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其他專家學者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見參考文獻9-19)。其中,9號文件在對知識產權的各種定義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后,將其定義為:“知識產權是對特定知識成果的控制權”,并明確其主體為“民事主體”。同時指出知識產權具有五個特征:“1。知識產權是由法律直接創造的;2; 2知識產權的內容是知識成果的直接支配;三。知識產權附屬于無形的知識成果;4在某些情況下,多個主體可以同時享有同一知識成果的知識產權;5知識產權可以由多人同時行使。”。此外,有些教科書和學術專著沒有給出定義,只是介紹了各類知識產權(如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的具體內容或范圍(見文獻20-28)。各種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文件往往回避對知識產權的定義或本質的解釋,只列出知識產權的內容或范圍。例如:《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只列出了八項知識產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公約》只列出了八項知識產權;《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僅列出九項工業產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的6種人
2020-12-21違紀案件有追訴時效嗎
2021-02-07判有期徒刑10年坐幾年
2021-02-13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商標權益的保護
2021-02-02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新婚姻法關于家庭暴力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問題
2021-02-09小孩商場電梯受傷賠償應該找誰
2021-03-07顧客在超市摔倒的責任誰負
2020-12-28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員工離職手續有哪些
2020-12-15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