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A公司是一家大型建筑模具公司,擁有多項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2005年9月,某公司8名技術人員相繼辭職。他們都是a公司設計研發部的核心員工,參與了a公司多項專利的設計研發。在與8名技術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中,a公司明確約定,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以及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后,這些技術人員對公司的全部技術資料負有保密義務。2006年2月,某公司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一個展覽會時,發現B公司展出的產品與剛剛開發但尚未向公眾披露的新產品非常相似。參展的B公司技術人員中,有3人于2005年9月從a公司辭職,a公司通過一系列調查發現,這8名技術人員在2005年9月從a公司辭職后,全部被B公司高薪聘用為設計研發人員;2005年8月,B公司以該公司的房地產為抵押,購買了一批生產此類建筑模具的先進設備。然而,B公司在中國只是一家中小型公司,當時不具備生產這種建筑模具的技術;2005年9月,B公司聘請了這些技術人員,開始生產此類建筑模具產品,并與多家企業簽訂了供貨合同
a公司正準備申請該產品的專利,但B公司已與多家企業簽訂了供貨合同,并在展會上展示了該產品,這使得產品失去了新穎性,因此申請專利將非常困難,經濟損失更難以評估。因此,2006年3月初,a公司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起訴8名退休技術人員和B公司要求賠償,這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商業秘密案件。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三款的規定,所謂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能夠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受到權利人保護的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根據法律規定,商業秘密認定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采取保密措施。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就不能認定為商業秘密。根據司法實踐,所謂保密措施,是指信息的合法所有人根據有關情況采取的合理措施,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對技術信息保密,a公司與8名技術人員約定,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以及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后,這些技術人員對公司的所有技術資料負有保密義務。本協議可視為a公司對自己的技術信息采取的保密措施商業秘密還有兩個特點,因此,應當將其技術信息認定為商業秘密,傳統的商業秘密保護方式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追究侵權人的侵權責任。但由于舉證責任等技術原因,在侵權訴訟中勝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多企業只能望著“秘密”而嘆息。因此,在離職前設定“解密期”或離職后約定“競業限制”,逐漸成為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主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a公司依靠專利制度來保護其成熟的技術,因此a公司在離開前設置解密期更為有利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告知后可否再次申請
2021-03-06上班時間腦梗如何賠償
2020-12-08手術出現意外怎么判定
2021-01-07企業公司股份制改造中的39個問題及解決方案
2021-03-22假釋考驗期多久
2020-11-20關于酒駕肇事后報警接受處理該如何認定?
2020-11-15承兌匯票與支票有什么區別
2021-03-12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保險賠償后能減輕交通肇事罪嗎
2020-11-18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在辦保險之前開過三高的藥物,會影響理賠嗎
2020-12-07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保險投保人與受益人有什么異同點嗎
2020-11-24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七條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