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A公司是一家大型建筑模具公司,擁有多項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2005年9月,某公司8名技術人員相繼辭職。他們都是a公司設計研發部的核心員工,參與了a公司多項專利的設計研發。在與8名技術人員簽訂的勞動合同中,a公司明確約定,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以及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后,這些技術人員對公司的全部技術資料負有保密義務。2006年2月,某公司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一個展覽會時,發現B公司展出的產品與剛剛開發但尚未向公眾披露的新產品非常相似。參展的B公司技術人員中,有3人于2005年9月從a公司辭職,a公司通過一系列調查發現,這8名技術人員在2005年9月從a公司辭職后,全部被B公司高薪聘用為設計研發人員;2005年8月,B公司以該公司的房地產為抵押,購買了一批生產此類建筑模具的先進設備。然而,B公司在中國只是一家中小型公司,當時不具備生產這種建筑模具的技術;2005年9月,B公司聘請了這些技術人員,開始生產此類建筑模具產品,并與多家企業簽訂了供貨合同
a公司正準備申請該產品的專利,但B公司已與多家企業簽訂了供貨合同,并在展會上展示了該產品,這使得產品失去了新穎性,因此申請專利將非常困難,經濟損失更難以評估。因此,2006年3月初,a公司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起訴8名退休技術人員和B公司要求賠償,這是一起典型的侵犯商業秘密案件。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第三款的規定,所謂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能夠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受到權利人保護的技術信息和商業信息。根據法律規定,商業秘密認定的必要條件之一是采取保密措施。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就不能認定為商業秘密。根據司法實踐,所謂保密措施,是指信息的合法所有人根據有關情況采取的合理措施,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對技術信息保密,a公司與8名技術人員約定,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以及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后,這些技術人員對公司的所有技術資料負有保密義務。本協議可視為a公司對自己的技術信息采取的保密措施商業秘密還有兩個特點,因此,應當將其技術信息認定為商業秘密,傳統的商業秘密保護方式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追究侵權人的侵權責任。但由于舉證責任等技術原因,在侵權訴訟中勝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多企業只能望著“秘密”而嘆息。因此,在離職前設定“解密期”或離職后約定“競業限制”,逐漸成為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主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a公司依靠專利制度來保護其成熟的技術,因此a公司在離開前設置解密期更為有利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關系解除后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
2021-03-15注冊公司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20公司驗資金要多久
2020-12-12拖欠銀行貸款無力償還會坐牢嗎
2020-12-17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什么是同居協議,同居協議有效嗎
2020-12-14員工下班后在公司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2-04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船舶代理費誰支付的
2021-02-12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保險經紀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02買保險沒驗車保險公司給賠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