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侵犯商業秘密罪進行辯護,應以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犯罪事實、商業秘密的嚴重程度、經濟損失以及當事人的態度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盜竊、利誘、賄賂等以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的行為,或者非法泄露商業秘密的行為,利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權利人擁有或者取得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客體不僅包括國家的管理體制,還包括商業秘密權利人享有的合法權利。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表現為下列情形一是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盜竊一般是指通過盜竊商業秘密的載體獲取商業秘密;誘因,是指以金錢、貨物或者其他利益為誘餌,使知悉商業秘密內容的人提供商業秘密;脅迫是指脅迫、威脅知悉商業秘密的人,強迫他人提供商業秘密。其他不正當手段,是指除盜竊、引誘、脅迫以外的其他不正當手段,如搶奪含有商業秘密的圖紙等;二是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上述第一種手段取得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這是第一個的延續。披露,是指將非法獲取的商業秘密告知競爭對手或者權利人的其他人,或者將商業秘密的內容向社會公布;使用,是指將自己非法獲取的商業秘密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第三,違反約定或者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持有的商業秘密。指對商業秘密內容具有法律知識的人員,包括公司、企業內部人員、轉崗人員、在公司、企業工作的離退休人員,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的行為,與權利人簽訂保密協議的有關人員,第四,明知或者應當知道上述第一至第三種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泄露他人商業秘密的。這是一種間接侵犯商業秘密罪,即第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向其傳授商業秘密的人有上述違法行為,卻獲取、使用或者泄露他人的商業秘密,侵犯商業秘密罪給公司、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尤其是當公民和企業的政策導向或決策商業秘密受到侵犯時,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如有相關情況,可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解決,要求對方賠償并追究責任
為了更好地幫助您解決問題,您可以委托當地有經驗的律師通過律師事務所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由誰承擔民事責任?
2020-11-25公司分立后股東是否能分立
2020-12-17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離婚協議中六種無效的約定
2021-02-12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保姆續約要交中介費嗎
2021-02-10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投保人投保后須知及注意事項
2021-01-06什么是投保人、保險人?
2020-11-17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