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平等原則是貫穿于各國公司法律法規和司法實踐的一項重要原則。具體是指全體股東根據其所持股份的性質、內容和數額平等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受不合理、不公平的待遇。保護股東權益是最基本的原則。但由于持股數量不同,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和控制權也不同,導致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存在利益沖突。中小股東由于其有限的地位和控制權,在這種沖突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受到大股東利益的侵害。考慮到公平正義,法律應建立中小股東利益保護機制。然而,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在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完善股東權益、保護股東權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為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拓寬了中小股東的權利范圍,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是補充和完善了股東權利的種類和內容,拓寬了股東權利的實現途徑。新《公司法》第34條規定,股東有權查閱、復制公司章程、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決議、監事會決議和財務會計報告。股東可以要求查閱公司的會計賬簿。股東要求查閱公司會計帳簿的,應當向公司提出書面要求,說明查閱目的。公司有理由認為股東查閱會計帳簿的目的不正當,可能損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絕查閱,并應當自股東書面要求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股東并說明理由。公司拒絕檢查的,股東可以請求法院要求公司檢查。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公司應當定期向股東披露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情況。第一百六十五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公司章程規定的期限內向股東提交財務會計報告。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在股東大會年會召開二十日前置備于公司,供股東查閱;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公告其財務報告。
這些規定意味著處于“相對缺乏發言權”的公司中小股東[1]充分了解公司內部事務,充分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公司股權結構和公司經營決策,使其能夠真正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有效防止大股東濫用權利,為保護其合法權益提供有效保障。二是補充股東的股利分配請求權。新《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權、參與重大決策權和選任經理權。根據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有權認繳出資的股東有權按照實收資本的比例優先分紅。但是,全體股東同意不按出資比例分紅或者不按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這一規定為股東獲得分紅提供了法律依據,可以有效防止公司大股東以公司發展為借口不分紅,而是私自拿利潤作為自己的行為,從而保護中小股東的資產受益權。三是強化中小股東的會議請求權。新《公司法》第四十條規定,股東大會分為定期會議和臨時會議。例會應當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按時舉行。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監事會或者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的監事提議召開臨時會議的,應當召開臨時會議。
這一規定將股東召開臨時會議所需的控股公司股份表決權比例由四分之一降低到十分之一,可以鼓勵中小股東積極行使權利。必要時,可以單獨或者共同請求召開股東大會,表達自己的意愿,真正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為維護自身利益提供條件和便利。四是增加股東提案權。新《公司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規定: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前提出臨時提案,并書面提交董事會;董事會應當自收到提案之日起2日內通知其他股東,并將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臨時提案的內容應當在股東大會授權范圍內,議題明確,決議具體。
本規定有利于中小股東對屬于股東大會職權范圍內的涉及公司或自身利益的事項單獨或共同發表意見,在股東大會上通過。它為保護中小股東權益,實現公司治理中的制衡創造了條件。二是擴大股東權利救濟手段,完善股東訴訟制度。一是有權請求撤銷股東大會決議,并提起撤銷訴訟。新《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股東大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
股東大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的召集程序和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決議。股東依照前款規定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司的請求,要求股東提供相應的擔保。
公司根據股東大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辦理變更登記,人民法院宣告該決議無效或者撤銷該決議的,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撤銷變更登記。這項規定賦予股東一定的撤銷權。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可能影響公司發展的決議,中小股東在股東大會上不能通過表決權糾正決議時,可以通過訴訟保護公司的發展和自身利益,為中小股東的保護提供了較為完善的機制。二是增加了股東向法院申請強制解散公司的權利。《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在將給股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無法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體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解散公司。
這一規定打破了因公司與股東意見分歧而造成的“僵局”,有效避免了長期僵局所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保護了不控制公司的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第三,賦予股東其他訴訟權利。例如,新《公司法》第34條規定,公司拒絕提供檢查的,公司可以拒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惡意拖欠房租怎么辦
2020-12-06董事會會議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3-25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交通事故主要責任認定工傷可以嗎
2021-02-20交通事故我和保險公司都是被告法院怎么判
2021-01-20減刑、假釋司法解釋
2021-03-13變更孩子的法定監護人需要帶什么資料
2021-02-11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關于當前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實務問題座談紀要
2021-01-16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意外險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16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