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為依法懲治環境污染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執行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一)排放、傾倒、處置放射性廢物、含有傳染病病原體或者有毒有害物質的廢物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的物質;(二)違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的;(三)違法排放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嚴重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污染物3噸以上的三倍以上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四)私自設置暗管或者利用滲水井、滲水坑,(五)因排放、傾倒、處置放射性廢物、含有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或者有毒物質受到兩次以上行政處罰的,二年內違反國家規定,產生含有傳染病病原體或者有毒物質的廢棄物,并有前款行為的;
(六)造成鄉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中斷12小時以上的;(七)造成基本農田、防護林地、特殊用途林地5畝以上,其他農用地10畝以上,其他用地20畝以上喪失基本功能或者永久性破壞的;(八)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死亡10人以上的幼樹2500余棵;(9)造成公私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上;
(10)造成5000人以上疏散或轉移;
(11)造成30人以上中毒;
(12)造成輕傷,三人以上輕度殘疾或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
(13)一人以上重傷,中度殘疾或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
(14)其他嚴重環境污染。第二條執行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第四百零八條規定的行為,以“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或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論處。第三條執行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第三百三十九條規定的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特別嚴重后果”:(一)縣級以上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中斷12小時以上的>(二)造成基本農田、防護林地、特殊用途林地15畝以上、其他農用地30畝以上、其他土地60畝以上基本功能喪失或者永久破壞的;(三)造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150立方米以上或者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的幼樹7500株;
(4)造成公私財產損失100萬元以上;
(5)疏散、轉移群眾15000人以上;
(6)中毒100人以上;
(7)輕傷,10人以上輕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8)造成3人以上重傷、中度殘疾或者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9)造成1人以上嚴重功能障礙,導致重傷的,中度傷殘或者器官組織損傷,致5人以上輕傷、輕度傷殘或者器官組織損傷,造成一般功能障礙的;
(10)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嚴重傷殘的;
(11)其他后果特別嚴重的情形。第四條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第三百三十九條規定的犯罪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從重處罰:(一)阻礙環境監督檢查或者環境突發事件調查的;(二)怠工的,(三)在醫院、學校及其附近排放、傾倒、處置放射性廢物、含有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居民區和其他人口密集區違反國家規定的;(四)限期改正期間,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放射性廢物、含有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前款第一款所列行為構成妨害公務罪的,以污染環境罪、妨害公務罪論處。第五條有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第三百三十九條規定的犯罪行為,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消除污染、積極賠償損失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第六條單位犯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第三百三十九條規定的罪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個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定罪處罰,對單位處以罰款。第七條行為人未取得營業執照或者超越營業執照的范圍,明知是他人提供或者委托他人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以環境污染罪共同犯罪論處。第八條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含有有毒、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的污染物,同時構成污染環境罪、非法處置進口固體廢物罪的,投擲危險物品罪和其他罪,依照從重處罰定罪處罰。第九條本解釋所稱公私財產損失,包括因污染環境行為直接造成的財產損失和減少的實際價值,以及為防止污染擴大、消除污染而采取必要、合理措施所發生的費用。第十條下列物質應當認定為“有毒物質”:(一)危險廢物,包括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廢物,以及按照國家危險廢物認定標準和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二)劇毒化學品、列入環境管理重點危險化學品名錄的化學品和含有上述化學品的物質;(三)含有鉛、汞、鎘、鉻等重金屬的物質;(四)列入《斯德哥爾摩公約》附件的物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5)其他可能污染環境的有毒物質。第十一條案件涉及的環境污染具體問題難以確定的,由司法鑒定機構出具鑒定意見,或者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指定的機構出具檢驗報告。
縣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及其所屬監測機構發布的監測數據,經省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批準,可以作為證據。第十二條本解釋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6]4號)同時廢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可以匿名投訴嗎
2021-03-08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2-03手術腹內遺留紗布造成感染如何處理
2021-02-28我國行政證據三性是什么
2021-03-16民法典草案是否擴大遺囑扶養協議范圍
2021-01-08重慶商標注冊有什么流程
2021-03-22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抵押貸款中抵押物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30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產品責任險應該由誰來投保最合理
2021-03-2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是指什么,什么情況下沒有受益人
2021-02-07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貨運車損毀公共設施保險公司未履行義務敗訴
2020-12-11頂包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1-01-05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保險費的征集方式有哪些
2020-12-30淺議審判實踐中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適用
2021-03-03土地出讓和土地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