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是人們運用會計理論記錄會計主體經濟活動過程,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的財務數據和數據。會計信息如何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它對會計信息的生產提出了挑戰。研究會計信息消費,就是要使會計信息生產者生產出滿足會計信息消費者需求的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消費者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會計信息。會計信息消費的客體是會計信息消費的客體&會計信息產品。目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產品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會計信息一般指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定期報告、中期報告等披露文件。人們獲取的會計信息主要由公司通過公開媒體或指定渠道披露。由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普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對于一些新情況,會計準則沒有給予一定的規范,導致會計信息披露中可能不包含一些新的會計事項。另外,會計信息公開是針對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一般比較籠統,針對性不強,無法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具體需求,影響這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會計信息消費主體問題會計信息消費主體即會計信息消費者本身的結構和質量對會計信息消費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一是投資者結構不合理。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從資金規模和投資行為上可分為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但機構投資者在我國仍然相當稀缺。個人投資者、中小散戶占絕大多數。這意味著中國股市的主要投資者仍然是“個人游勇”。零售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波動性,而股票價格具有相當大的波動性,使得市場處于不穩定狀態。其次,投資者不夠成熟。投資者的成熟度是影響投資者對會計信息需求的重要因素。投資者的成熟度可以從投資者的知識水平和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兩個方面來衡量。會計信息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信息。現有的會計信息不能直接用于決策,而是需要使用者的分析和理解。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不僅取決于他們的知識水平,還取決于他們的投資理念。在行為動機、風險態度和社會影響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的投資理念有投資和投機兩種。在我國,大多數投資者都是散戶,他們往往通過短線操作賺取差價,不合理地上下追逐,投機炒股帶有投機心理。三是投資者影響力小。信息使用者的群體影響力直接影響其信息消費的反饋和滿意度。中國的投資者絕大多數是個人投資者,主要目的是投機。它們具有分散性、流動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其群體影響力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會計準則的制定。由于會計準則的制定是利益相關者反復博弈的結果,從我國的現狀來看,政府的影響力無疑是所有利益相關者中最強的。另外,它具有制定標準的壟斷權,因此在制定標準時會優先考慮政府的信息需求。由于分散化,個人投資者沒有形成有效的群體組織,對社會資源配置的影響有限,在規則制定的博弈中處于劣勢。(2) 論經營者信息供給的限制。在市場經濟中,投資者的權力和收入取決于其股票的大小。散戶個人往往持股較少,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不能獲得足夠的企業信息,只能被動接受企業管理者的信息供給,因為對管理層的影響有限,通過直接有效地約束管理者的信息供給行為,很難滿足自身的信息消費需求。(3) 在法律保護方面。由于“搭便車”的存在,散戶個人難以有效組織起來向外界傳達共同意愿,在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難以尋求法律保護。由于這一群體的分散性和流動性,在司法實踐中很難制定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相關法律法規。此外,債權人、政府部門等其他會計信息主體也存在諸多問題。會計信息消費環境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下,上市公司大多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作為投資者,政府的產權控制傾向于弱化,董事會對經理層的控制較弱,從而導致了內部人控制問題。管理者在公司決策中起著主導和支配作用,對會計信息產生的數量和質量進行控制,使會計信息消費者服從其意愿,這極不利于會計信息消費者發揮其積極作用,也不利于會計信息市場的發展。二是法制環境。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會計法規在制定時沒有配套的實施細則,法律規定過于粗糙,導致實施缺乏依據,缺乏可操作性,相應的民事制裁力度非常薄弱,從現行法律制度中找不到可操作性的規定。會計信息消費者消費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會計信息消費行為是指會計信息消費者在一定的消費控制下,選擇、評價、購買和使用會計信息作為特殊商品的一系列行為活動心理學。會計信息產品產生后,只有被會計信息消費者消費,才能反映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第一,會計信息消費者搭便車行為。目前,我國會計信息的主要供給機制是企業管理層免費提供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生產者,即企業,通過現有的財務報告制度,向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免費提供會計信息。這種會計信息供給機制的主要特征是:(1)免費;(2)一般財務報告。二是會計信息消費者的一次性消費行為。會計信息一次性消費是指會計信息消費者在消費會計信息時,只關注其短期效應,即其給會計信息消費者帶來的直接經濟或其他利益,而忽視其長期影響。嚴格來說,它不使用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主要是為短線交易服務,比較直觀、易懂,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分析信息,因此受到個人投資者尤其是負面投資者的歡迎。此外,心理分析和隨機分散化仍占很大比重,兩者都具有很強的隨意性,這說明個人投資者并非總是以理性的態度進行決策,情緒、心理感受乃至個性等主觀因素對其投資決策起著重要作用投資決策。在我國,完全采用隨機方法的個人投資者很多,通常被稱為噪聲投資者。負向投資者和噪聲投資者的大量存在,大大降低了個人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消費質量。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我相信通過以上知識你對這一點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任何更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您的光臨律師網律師在線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民在扭送犯罪嫌疑人過程受傷如何處理
2020-11-12較大火災事故如何處罰
2021-03-22股東會決議代簽可以嗎
2020-12-08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社區戒毒與社區康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經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個人能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11被保全的財產還能質押嗎
2021-03-05起訴離婚起訴書誰給寫更為合適
2021-02-27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需要投什么保險
2021-01-20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關于自燃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