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費用
會計準則定義的“銷售費用”科目,核算銷售商品、材料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廣告費、商品維修費等,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用、搬運費用等,以及銷售機構(含銷售機構)專門為銷售該商品而設立的企業職工工資、營業費用、折舊費用等經營費用。會計準則所稱管理費用,是指企業在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籌建期間的開辦費用,董事會、行政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由企業承擔的公司費用(包括行政部門職工工資福利費)、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等,辦公費、差旅費等)、工會費、董事會費(含董事津貼、會議費、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含咨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等,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科研費、用水量、排污費、,會計準則定義的“財務費用”科目,用于計算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融資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去利息收入)、匯兌損益、相關手續費等,企業發生或者收到的現金折扣等。根據實施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已計入成本的相關費用除外。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差異分析如下:。費用的范圍
實施條例明確了與取得應納稅所得額有關的費用。凡不計入成本且未資本化的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均計入當期費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成本和期間費用之間重復扣除的項目。例如,企業發生的期間費用,只要符合稅前扣除的基本條件和一般原則,與取得應納稅所得額有關的未計入成本的費用,不予以資本化,不受稅法的禁止和限制,應計入當期費用,稅前扣除。銷售物資、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符合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費用,準予稅前扣除。其中,廣告費、銷售傭金、福利費等費用按照會計準則稅前扣除受準則限制;產品質量保證預期損失只能在實際發生售后服務費用時扣除;企業發生的與特約銷售機構有關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和其他后續費用,符合稅法規定的大修費用標準的,作為長期待攤費用予以資本化。企業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符合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費用,準予稅前扣除。其中,根據會計準則,對行政部門福利費、工會經費、業務招待費的稅前扣除有規范性限制;符合規定條件的研究經費可以增減;環境保護部門的排污罰款不得扣除。財務費用是納稅人籌集營運資金所發生的財務費用。根據會計準則,利息支出應納稅調整,因為利息收入已包含在總收入中;匯兌損益應納稅調整,因為匯兌收益已包含在總收入中;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可視為財務費用,但收到的現金折扣應當計入總收入,并在納稅時予以調整。二是以會計準則界定的“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計算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教育費附加等相關稅費。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和印花稅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核算,但與投資性房地產相關的房地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在本科目中核算。”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確認的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根據《實施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稅,是指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外,企業發生的一切稅金及附加。企業發生的稅款是企業為取得營業收入而實際發生的必要的、正常的支出。是企業在取得營業收入時實際承擔的經濟負擔,符合稅前扣除的基本原則。因此,將稅金、成本和費用列為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企業所得稅按應納稅所得額減去扣除項目后的余額計算。從本質上講,它是企業利潤分配的支出,是國家參與企業經營成果分配的一種形式,而不是為獲得經營收入而發生的實際支出。不能作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目前,我國的增值稅是一種附加價格稅,產品價格和稅收是分開的。將增值稅負擔通過逐步扣除的方式轉移到最終消費者身上,并不是企業的實際負擔。因此,可抵扣的增值稅不允許稅前扣除。未實際由企業抵扣但最終由企業承擔的增值稅,允許按規定計入資產成本,在當期或以后期間抵扣。第三,損失會計準則界定的“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用于計算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所造成的損失營業外支出”根據《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核算各類營業外支出,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捐贈支出、非常損失、存貨損失等,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所稱損失,是指存貨損失、固定資產和存貨毀損、報廢、財產轉移、壞賬、壞賬、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企業發生的損失,扣除責任人的賠償金和保險金后的余額,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的規定扣除。企業已確認為虧損的資產,在以后納稅年度全部或者部分收回時,計入當期收益。根據財產性質,企業財產損失分為貨幣資金損失、壞賬損失、存貨損失、投資轉移或清算損失、固定資產損失、在建工程和工程材料損失、無形資產損失和其他資產損失在申報扣除程序上,財產損失分為自行申報扣除和核準扣除;根據損失原因,可分為正常損失(包括正常轉移、報廢、清理等)、異常損失(包括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人因管理責任的損害和盜竊造成的損失、政策因素造成的損失等)、重組造成的損失等以及永久性的物質損失。根據稅法,這些損失可以在稅前扣除。
根據會計“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企業提取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形成的損失,不能在提取時扣除,而應在實際損失發生后按稅法規定扣除。”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支出,包括處置非現金資產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裁定書和判決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26當承諾的法律規定
2021-02-22非法行醫的概念
2021-03-12第三方機構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哪些行為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1-02-01法律可以制裁網絡噴子嗎
2021-02-17老人沒駕照上路怎么處理
2021-02-28監事會主席能連任嗎
2021-02-03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2021-01-29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及注意事項
2021-01-18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保險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有哪些
2021-01-22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保險合同的變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0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
2020-11-29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