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及成因(1)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集中表現。具體表現形式多樣而復雜,可以概括如下:1。虛假資產。主要有人為隨意虛增資產;未及時處理資產損失、期末未盤點、盤虧未處理、虛增資產;不應分攤的資產,如預付費用、低值易耗品等未攤銷或少攤銷、虛增資產;減計舊資產為虛增(減)資產。
2。一些企業為了擴大影響力、提高聲譽,注冊資本很大,但實收資本長期不到位。有的企業甚至隨意抽逃資本,形成資本殼;有的隨意高估無形資產價值,虛增資本公積。
3。一些企業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追求政績,采取多結轉收入的辦法;一些企業領導為了偷稅漏稅,隱瞞轉移收入,多列費用,多轉移成本。為了達到少交所得稅和其他稅種的目的,企業擠出了虛假成本。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一些企業基礎會計工作不規范,也導致會計信息失真。(2) 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雖然新會計法頒布后,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普遍接受了會計法培訓,但應該看到,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認真學習。同時,會計法的實施是一個過程,導致企業沒有真正按照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來規范會計工作。
2。委托代理制度的內在缺陷。企業所有者將企業經營權委托給經營者,是一種典型的委托代理制度。由于效用不一致、信息不對稱、委托代理契約不完全等特點,形成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內在原因。財務人員素質偏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主體的行為越來越多樣化,會計程序和技術方法越來越科學,這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數企業財務人員對會計理論缺乏系統的研究,對會計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不全面,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犯一些錯誤,這必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二是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其目的是促進企業加強財務會計工作,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管理,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通過懲戒違紀、糾錯、管理失真等措施,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執法和紀律。在我國,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即使是在實現公司制改造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也占了大多數。在國有控股企業中,國有股比例一般在70%以上。因此,作為投資者和所有者,政府自然是企業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一方面,政府需要為政策的研究、制定、調整和完善取得充分的依據;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和監督企業會計、財稅政策的執行情況,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搞好國有資產經營,發揮最佳經濟效益。此外,我國證券市場雖然發展了多年,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機構投資者相對較少。在上市公司中,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所占比例較大,分散的投資者力量不突出,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影響和約束力不大。因此,作為政府部門的證券管理機構,它不僅是證券市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也是規范和監督會計信息的職能機構。因此,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最為關注的是企業的會計信息。它們對企業會計信息的影響最大,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督的主體。財政部門是政府的綜合經濟職能部門,是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者,新會計法及有關規章制度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因此,規范、監督和管理會計信息及其質量是財政部門的職責。各級政府要建立監督檢查制度,財政等會計監管部門要定期對企業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等專項財務檢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會計檢查。(2) 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建設和監管。近年來,國內外一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從興衰,直至消亡的例子,往往是被會計師公信力摧毀的,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誠信體系建設,提高執業水平,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逐步完善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培訓體系。要從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入手,努力解決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把握業務和職業道德方面的“一手硬”和“一手軟”問題。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使員工增強職業道德修養和職業自律意識,規范執業行為,正確披露企業會計信息,更好地行使職業道德倫理社會監督責任。加強行業監管體系建設。會計行政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當按照分工,認真履行職責。會計行政部門重點嚴格審核會計師事務所入門級,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堅決不予審核;行業協會重點嚴格審核注冊會計師入門級,嚴肅查處騙取注冊會計師資格的行為,對年檢不合格的注冊會計師注銷注冊。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體系。制定會計師事務所評價指標,定期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綜合評價。評估結果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為政府部門和企業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提供信息平臺,促進會計師事務所依法誠信經營,對存在的出具虛假審計驗資等問題作出決策舉報、賣牌子、賣印章、賣簽名、濫設分支機構、兼職、到其他機構執業、破壞同行、以個人名義為他人掛牌等損害行業形象的控股會計師事務所等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三是采取多種措施完善企業會計監督管理機制。國有企業實行財務總監、會計委派制,是克服“委托代理”制度缺陷,控制企業內部虛假行為的有效措施。實行財務總監、會計委派制,可以有效降低監管成本,避免企業突然倒閉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在明晰產權基礎上分權、各司其職、相互制衡的運行機制。增強企業領導的法律意識,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家出走老公不管不問,該怎么辦
2020-11-09婚姻的人身效力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21庭前調解后反悔怎么辦
2021-01-12事故一次性賠償書
2020-12-20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債權人申請破產流程
2021-02-13監視居住會有案底嗎
2020-12-01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贈與房產配偶有份嗎
2021-01-25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2021-01-05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三責險賠誤工費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