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合并現象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經濟生活中,是現代大公司形成和發展的有效手段。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為了實現規模經濟,拓寬經營渠道,開拓新的投資領域或市場,往往通過兼并其他企業來增強自身實力。本文僅對兩種并購方式進行了分析。一是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方法。企業合并準則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前者采用類似股權組合法,后者采用購買法。兩種方法在具體的會計處理、經濟影響、理論基礎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一是購買方式。購買法將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凈資產作為一項交易,與企業購買一般資產的交易沒有本質區別。因此,購買法要求被合并方的資產和負債應當以公允價值反映,公允價值應當反映在被合并方的會計報表中。購買成本計入支付對價的資產、承擔的負債或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購買成本與取得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確認為商譽。由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大多屬于非關聯企業之間的合并,其價格往往以市場價格為基礎,且交易相對公允,故采用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第二,股權分置法。股權分置法認為企業合并是參與合并的企業的經濟資源的組合,是一個企業購買另一個企業凈資產的交易行為,而不是一個企業的股權分置行為。因此,估價基礎不應改變。合并方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原賬面價值反映。合并方取得的凈資產的賬面價值與作為合并對價發行的資產、負債或權益性證券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調整為所有者權益的相關項目,不確認為商譽。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一般發生在同一集團內企業之間,屬于關聯企業之間的合并,定價的公允性較弱,故采用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其次,對兩種方法的結果進行分析,由于在會計處理中采用的計價基礎不同,兩種方法往往對合并方的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一是對合并方財務狀況的影響。購買法下,合并方按照公允價值對被合并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合并,股權合并法按照賬面價值對資產和負債進行合并。在被合并方價格上漲或資產質量較好的情況下,資產的公允價值往往大于賬面價值,并可能伴隨商譽。這樣,購買法列報的資產規模較大,而負債一般不會因此而發生,凈資產數好于股權分置法,股權分置法列報的資產規模較小。二是對合并方經營業績的影響。按購買法列報的資產價值一般高于按合營權益法列報的資產價值,這些資產在未來將轉為成本。如果存在商譽,則有可能計提減值準備,未來企業的經營成本將會增加。另外,股權分置法下的合并通常通過換股發行股份的方式完成,購買法通常通過支付貨幣資金或承擔債務的方式完成,并承擔債務的利息費用。因此,合并報告的盈利能力小于聯合權益法。三是對合并方生產經營的影響。購買法申報的利潤較低,可以減少所得稅現金流出,減輕股利分配壓力。現金可以存入企業,增加企業發展后勁。生產經營過程中耗用的資產,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補償,通常不影響資產的更新和簡單再生產。采用權益法核算的利潤越多,所得稅的現金流出就越大,賬面價值越低,用于補償生產經營中的資產成本。因此,對資產價值的補償必然不足,這必然影響到未來資產的更新換代。也可能出現虛利實虧的現象,投資者的資金難以保全。四是對合并方財務指標的影響。股權分置法利潤較高,資產和凈資產較少,因此資產收益率較高,資金周轉速度也快于購買法,能帶來較好的財務報告效果。然而,反映的償付能力(如資產負債率)往往弱于購買法。如果賬面價值高于公允價值,結果正好相反。第三,對兩種會計處理方法的評價購買法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這可以更好地反映企業合并是公平交易的結果,投資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所獲得資源的現值,這有利于企業合并的決策。但是,合并后的總報告利潤較低,對盈利能力產生了負面影響,不能正確評價合并后的經營成果。由于商譽只由被合并方確認,如果被合并方不承認商譽,采取不同的政策是不合邏輯的。另外,現階段產權交易市場還不是很成熟。此外,每種資產評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資產評估結果的公允性難以保證。也可能存在人為操縱,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較弱。從賬面價值來看,賬面價值具有原始基礎,不易被操縱。合并時,只需直接將每個項目的金額相加即可。會計處理簡單易行,符合歷史成本會計原則和持續經營會計的基本假設。但是,聯合權益法不能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企業可能存在潛在的損益。如果賬面價值低于公允價值,公司可以通過立即出售被合并資產迅速增加當期利潤,很容易掩蓋自身經營虧損,為粉飾業績提供操縱空間。即使不出售資產,合并后各期消耗的資產也會以較低的價值進行補償,從而使申報利潤較高,甚至會出現虛增實虧的現象,侵蝕投資者的公司資本。這兩種企業合并會計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適用性,但在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實踐中,購買法的適用范圍比權益法更廣,財務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更強。但是,現階段我國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仍有一定數量,股權分置法在現階段存在是必要的。因此,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兩種方法并存是現實的。我國經濟發展還比較滯后,企業合并的理論和實踐還不完善,這就要求我們發現問題,揚長避短,進一步完善理論,充分與國際接軌。以上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問題,你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有很多律師可以為你提供服務,我們也支持在指定區域網上選擇律師,他們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信息。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合同未開具發票能否請求賠償
2021-03-16怎么限制探望權的時間
2021-03-09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法律有無規定父母包辦婚姻怎么辦
2021-01-17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交通事故起訴材料
2020-11-10存款人死亡后的存款如何處理
2020-11-27裝修合同到期未完工業主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23解除勞動合同最多賠償多少個月
2021-03-03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7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什么事項
2021-03-13快速理賠時間的規定是有哪些
2021-01-27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包含哪幾個部分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