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視同銷售,會計人員在會計處理上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不作為視同銷售進行會計處理,所發生的費用直接計入相關成本。例如,企業將購進的商品用于銷售時,直接計入銷售(經營)費用,不通過“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核算。二是將其作為銷售進行會計處理。業務發生時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發出商品計入主營業務成本。
對于第一種會計處理,會計和稅法之間會有差異。根據《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國稅發[2008]101號),填報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時應調整應納稅所得額。納稅人對如何填寫視同銷售額報表存在爭議。有納稅人認為,企業已將購買的禮品費計入管理費、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填表時按銷售額處理。那么,您還需要填寫相應的視同銷售成本嗎?如果您填寫視同銷售成本,是否有重復扣除?
例如,如果一個企業購買了100元的禮品,它就包含在業務招待費中。按照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標準,稅前最高扣除額為60%,即60元。如果按銷售處理,就要增加100元,再按銷售成本處理,減少100元。不等于認定銷售收入100元,對應認定銷售成本100元,管理費用60元。實際扣除160元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看看會計處理。
視同銷售不予會計處理:
借:管理費業務招待費117
貸:庫存100件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7
國稅函[2008]828號文規定,企業銷售收入,在銷售中被視為自制資產的,按企業同期同類資產對外銷售價格確定;購買的資產,可按購買時的價格確定銷售收入,管理費用按購買價格計算。如果企業已經進行了上述會計處理,則需要進行如下納稅調整:
首先,在視同銷售行為中,應當按照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三第二行的規定,增加視同銷售收入100元,同時按照相匹配的原則,補繳稅款應在“視同銷售成本”第21行中減少100元。
第二,比較60%的業務招待費和5‰的銷售收入,按孰低原則確定允許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填寫附表3第26行第二欄。在附表3第26行第3欄填寫實際發生的業務招待費金額大于允許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金額。上述調整后,收入減去費用等于0,管理費用中的“業務招待費”為117元,計入損益,影響企業利潤117元。實際增稅46.8元(117×0.4)。
銷售會計處理:
借方:管理費用117
貸方:主營業務收入100應交增值稅(銷項稅)17
借方:主營業務成本100
貸方:存貨100
企業無需納稅調整,管理費用計入損益,影響利潤117元,增稅46.8元(117×0.4)。
以上兩種處理結果一致。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相應的視同銷售成本必須扣除,符合稅法匹配原則的要求。管理費用的扣除是企業的費用,不同于銷售成本的扣除。不能理解為重復扣除的問題。
需要提醒的是,企業以贈送方式贈送自制產品的,應當作為銷售收入,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如企業贈送禮品的市場價格為120元,自產產品成本為100元。
不視為銷售的會計處理:
借方:管理費業務招待費120.4
貸方:存貨100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20.4(120×0.17)。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納稅人有本細則第四條所列貨物視同銷售行為,但無銷售額的,銷售額按下列順序確定:(一)按納稅人最近一期同類商品平均銷售價格確定;(二)按其他納稅人最近一期同類商品平均銷售價格確定;(三)按其他納稅義務人最近一期同類商品的平均銷售價格計算;(三)按計稅價格的構成計算。組成稅價格的計算公式為:組成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征收消費稅的貨物,應當在組成計稅價格中加征消費稅。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銷售自產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和銷售外購商品的實際采購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根據這一規定,增值稅應按市場價格計算。根據上述會計處理,一是企業需要在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三第2行增加視同銷售收入稅額120元,在第21行按照配比原則減少視同銷售成本稅額100元。第二,在管理費用中,“業務招待費”增加20元(120-100元),填在附表3第40行“其他”第三欄。第三,將140.4元業務招待費的60%與銷售收入的5‰進行比較,按孰低原則確定允許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填寫附表3第26行第二欄。在附表3第26行第3欄填寫實際發生的業務招待費金額大于允許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金額。上述調整后,收入減去費用等于20元,管理費用中的“業務招待費”為120.4元,計入損益,影響企業利潤120.4元。實際增稅56.16元(140.4×0.4)。如果企業被視為銷售:
借方:管理費用140.4
貸方:主營業務收入120應交增值稅(銷項稅)20.4。
借方:主營業務成本100
貸方:庫存商品100
企業按銷售利潤20元處理,管理費用140.4元計入損益,影響利潤120.4元(140.4-20),增稅56.16元4×0。4元。
以上兩種處理結果一致。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企業不按照視同銷售的會計處理方法調整應納稅所得額,則更麻煩,更容易出現調整錯誤。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通過以上的知識你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仍然遇到任何更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您登錄律師網律師在線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法律顧問的條件
2021-03-11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法律援助范圍是哪些
2021-01-03交通事故警察開的認定書多長時間有效
2020-11-19支票保證與支票付款保證的相同之處
2021-02-11包庇縱容黑社會怎么處罰
2020-11-12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交通賠償訴訟怎樣提交證據?
2021-02-04簽訂了勞動合同跟是否在試用期內有關系嗎
2021-03-07沒有簽訂競業限制協議能否追償
2020-11-16成立業主委員會流程有哪些
2021-01-16境外人員國內購房政策有哪些調整,外籍人士購房條件又有哪些
2021-01-15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勞務派遣工合同到期終止可否享受經濟補償金
2021-01-17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事業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勞動仲裁什么情況才不立案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