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它涉及到廣泛的不確定性,需要大量的知識(如會計學、金融學、經濟學、戰略管理學、證券市場學、法學等),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所以有時候要達成一個完整的協議并不容易。在思考一個有效的財務分析模型時,不僅要看到經濟分析和產業分析在評價企業未來發展前景中的重要地位,還要看到財務報表的意義和局限性,盡量避免盲目使用財務比率及相關分析指標。因此,有效的財務分析必須包括以下五個相互關聯的步驟:
首先,確定企業所處的特定行業(或行業)的經濟特征。換言之,如果同一份財務報表放在不同行業的企業,其經濟意義和財務特征很可能完全不同。例如,零售業、鋼鐵業和房地產業的財務比率有很大差異;再比如,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不僅在產業經濟特征上有很大差異,而且決定其競爭地位的因素也不同。在財務分析中,產業的經濟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依據。只有了解和確定特定行業的經濟特征,才能真正理解財務報表的經濟意義,發揮財務分析在管理決策中的作用。缺乏對行業經濟特征的把握,意味著企業財務分析師把自己孤立在一個小圈子里,不了解企業所處的環境、行業發展前景及其影響、競爭地位。在實際工作中,識別行業(甚至企業)經濟特征的模式有很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是需求、供給、生產、營銷、金融五個層次的經濟屬性模式。其中,需求屬性反映了顧客對產品或服務價格的敏感性,行業增長率、對商業周期的敏感性和季節性影響都是評價需求的重要因素。供給屬性是指產品或服務在供給方面的特性。在某些行業,許多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非常相似,而在其他行業,只有少數供應商。人們通常以產業進入的難易程度來判斷供給。從生產屬性看,有的企業是純勞動密集型企業,有的企業是資本密集型企業。在分析產品屬性時,制造過程的復雜性也是一個重要的標準。產業的營銷屬性包括消費者、產品和服務的分銷渠道。一些行業的營銷尤其困難,而其他行業的營銷則容易得多。識別財務屬性的關鍵是明確與企業資產結構和產品特征相匹配的負債水平和類型。對于那些成熟且盈利的公司來說,它們的外債通常比新成立的公司要少。此外,由于產品壽命短(如個人電腦制造業)或長期發展前景可疑(如傳統鋼鐵制造業)且風險高,一些行業普遍無法承擔高額的外部負債。
確定行業的經濟特征是進行有效財務分析的第一步。通過產業經濟特征的確定,一方面為理解財務報表數據的經濟意義提供了“航標”;另一方面縮短了財務比率與相關指標和管理決策的距離,從而使財務分析信息對管理決策更有意義。財務分析與企業戰略密切相關。如果說產業經濟特征是財務分析師理解財務報表數據經濟意義的“航標”,那么企業戰略就是財務分析師在財務分析中對管理決策做出相關評價的具體指南。沒有企業戰略,財務分析也會迷失方向,因此財務分析不可能真正幫助管理決策做出科學的評價。因此,在有效的財務分析模式下,應在分析產業經濟特征后立即確定企業戰略。
一個企業之所以要制定自己的戰略并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完全是出于競爭的需要。雖然一個行業的經濟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制定與同行業其他競爭者競爭戰略的靈活性,許多企業仍然通過制定符合自身具體要求、難以模仿的戰略來創造持續的競爭優勢。影響企業戰略的主要因素包括區域和行業的多元化、產品和服務的特點等,有效的財務分析應該建立在對企業戰略認識的基礎上。換言之,我們應該了解不同的企業如何積極應對制約發展的因素,以及如何保持既定的戰略。為了理解一個企業的戰略,財務分析人員不僅要認真研究它的戰略計劃,而且還要研究它的實施計劃的各種具體行動。此外,有必要對競爭企業的戰略進行比較。三是正確理解和凈化企業財務報表。雖然財務報表用于管理決策,但編制財務報表的目的與財務分析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財務分析師在使用財務報表時,也有一個理解和凈化財務報表的過程。所謂理解,是指理解財務報表的局限性,如企業管理當局的“利潤管理”導致財務報表的不可靠性和不公平性;所謂凈化,是指財務分析師對關鍵項目(如利潤總額)所作的調整以提高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和公允性。在財務報表的凈化過程中,財務分析師應注意以下幾個主要方面:(1)非經常性項目或非常項目。這些項目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是暫時的,因此在評估企業實際經營業績之前,應重點消除這些影響。(2) 研發支出。研發、廣告、人力資源培訓等支出的人為安排,直接影響企業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利潤。在財務分析中,有必要對這些支出的人為安排保持一定的警惕。同樣,在評估企業的持續經營業績時,可能有必要調整這些人為安排。(3)“利潤管理”。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企業存在著大量的利潤管理行為。如在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收入提前確認,費用晚確認;又如在固定資產折舊、工程完工進度、會計估計變更等會計方法的應用上,會計方法應用時點的選擇而對交易時點的控制,刻意迎合管理當局的要求,這些利潤管理可能導致企業財務報表的偏離和不準確。在財務分析中,有必要對其進行調整。所有這些調整都是財務分析師對財務報表的凈化。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提供財務分析師調整財務報表關鍵項目所需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財務分析人員在解釋財務報表數據時,認清財務報表的局限性,充分考慮這一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財務分析中,人們更熟悉財務比率和相關指標的計算,如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比率,以及常用的比較報表、相關的增長率和完成率。然而,如何科學地運用這些比率和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還遠遠不夠。目前,沒有一套標準的財務比率和指標。什么樣的財務比率和指標是好的?什么樣的財務比率和指標差?沒人知道。我們的教科書說流動比率等于2是正常的,但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一項實證研究表明,正常企業和持續經營企業的平均流動比率都在3以上,而破產企業的平均流動比率在2到2.5之間。顯然,財務比率沒有標準。只有把它們與行業特點、企業戰略、甚至企業戰略聯系起來,才有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邀約能否成為商業秘密
2021-01-28老公有家庭暴力如何離婚
2021-02-09商標糾紛能進行法院調解嗎
2021-02-11車禍不夠傷殘如何賠償
2020-11-18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遺產繼承方式有哪些
2021-02-24顧客不小心在超市摔倒誰賠償相關費用有哪些
2021-03-09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非法侵入住宅罪認定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23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試用期工資的約定
2021-02-07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騎車人撞向汽車 司機無責也賠錢
2020-11-27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 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1-03-03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財產保險合同中的第一受益人寫誰更好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