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胎兒能否成為安置補償對象,根據我國相關法律,如果涉及繼承、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視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因此,胎兒的拆遷權應該得到保護,并可以成為補償的對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涉及對胎兒的繼承、受贈等利益的保護,認為胎兒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如果胎兒在分娩時死亡,其民事權利能力從一開始就不存在。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耕地征用補償包括土地補償、安置補助、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郊區菜地征用,用地單位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增菜地開發建設資金。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青苗所有人所有;被安置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付安置補助,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金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在征得被安置人同意后,向被安置人支付安置補助金或者用于支付被安置人的保險費用。
在實踐中,由于土地資源的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一般無法及時將其他土地調整給被征地農民,安置需要安置的群眾。他們通常將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混合,保留30%后,將剩余的70%(各地略有不同)分配給村民。
如何將這些資金分配給村民?根據法律和實際情況,土地補償款有三種:村民小組為集體土地管理單位的,可以由村民小組劃撥;村民委員會為集體土地管理單位的,可以由村民委員會劃撥;村民委員會是集體土地經營單位的,可以由村民委員會劃撥;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向征地單位提交劃撥方案的,征地單位也可以根據方案直接向村民支付土地補償費。但安置補助的發放一般是依法進行的,只能由征地單位直接發放給村民。
由于產權人和種植戶比較明確,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的分配一般沒有爭議,爭議主要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分配。分配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無論其承包的責任地是否被征收,對其擁有責任地的,平均分配;另一種是被征收人承包的責任地屬于擁有它的人。在實際分配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往往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原則,決定少數人是否享有征地補償權。如果少數服從,分配就能順利進行。如果他們不服從多數人的決定,很容易發生爭端。
法律規定,土地補償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只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有權參與分配。一般來說,認定的依據應該是戶籍,但戶籍并不是唯一的依據。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涉及繼承、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視為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胎兒的拆遷權應當受到保護,可以成為賠償對象。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什么時候解除
2021-02-01人被車撞后怎么處理原則
2020-12-12小企業應付票據的核算
2020-12-27房企破產后購房者要回購房款嗎
2021-03-04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工傷賠償與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1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意外傷害保險理賠時效是多久
2020-12-05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掛假牌子車肇事保險賠嗎
2020-12-05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保險合同違約責任形式有哪些
2021-01-16保險公司不賠付車險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26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怎樣索賠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