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中國**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在上海推出了一種名為“員工忠誠保險”的新型保險。根據規定,被保險人發現員工不忠,給公司利益造成損害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因此,合資企業**金獅塑膠工業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在保險經紀人的幫助下,于1997年7月1日與**保險公司簽訂了保險合同。同年12月,**公司委派**公司員工周強在重慶設立辦事處,拓展業務。不料,半年后,周強在重慶失蹤,其支付的40余萬元也不見了蹤影。**公司隨后以周強侵占公司財物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不料,公安機關調查未果。1998年10月19日,公司以員工不忠為由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但**保險公司以回避索賠條款為由拒絕理賠,**保險公司將**保險告上法庭。
上海市長寧區法院受理此案后,認為該案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和規范具有重要的借鑒和示范意義,并組成了由丁壽星院長親自擔任審判長的合議庭。在法庭調查中,法官們發現,整個保險過程中存在諸多過錯。例如,在參保人數上,**公司比實際的120人多投了10人,因為將來要招工人,周強招的兩名員工脫險,只是后來加入公司的10人之一。**保險公司在簽訂合同時沒有要求對方提供實際的花名冊,因此只能在事發后被動默許。再比如,在政策條款的制定和執行上存在很多問題。根據政策規定,每次損失賠償總額限制在20萬元以內,但我不知道這個案件是指一人一案,多人一案,還是一次一案。另外,20萬元以下的損失如何賠償,政策中也沒有解釋。法庭上,保險方雖作了口頭解釋,但這種隨意性很大的“規定”容易產生歧義。此外,根據該政策,公司應在投保前對員工進行忠誠度調查。不過,**公司沒有這樣做。原因是**保險沒有當面提出這個要求,提供的保單是英文的,讓人看不懂,也違反了規定。在法庭辯論中,雙方就三個關鍵問題展開激烈對抗。疑問一:周強失蹤是否意味著不忠?**公司認為“(**)保險公司同意賠償雇主因附表中提及的任何一名或多名雇員的欺詐或不誠實行為而遭受的以下所有直接經濟損失。”周強在保險期間攜款潛逃。(有材料向公安機關報案作證)該**公司遭受經濟損失40余萬元。其行為確實是保險單規定的欺詐和不忠實行為。**保險公司應向**公司賠償“員工忠誠保險”20萬元。不過,保險公司認為,“員工忠誠度保險”涵蓋了員工的個人性格。如果員工作弊,對雇主不忠誠,造成損失,就應該得到賠償。然而,目前周強失蹤的可能性至少包括三點:一是攜款潛逃后下落不明;二是被害被埋于荒野;三是惡意勾結雇主藏匿、騙取錢財。只有這三點中的第一點可以確定,只有對雇主不忠和欺詐才在保險范圍內。但公安機關至今未對周強失蹤案作出任何調查結論,故**保險公司在不明情況下不能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保單,保險的“風險地點”是青浦(上海)、杭州和無錫,但本案的風險地點在重慶,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員工忠誠度保險是對員工無條件的,還是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公司認為:公司業務遍布全國,因此要求公司員工只能在上述三個地方工作是不合理的。公司把貨送到重慶,周強作為業務員,去重慶收貨款。在此期間,他對公司不忠,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由于周某是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應該賠償,這是不可能受到地域限制的。也就是說,如果有地域限制,貨物是從上海發出的,上海是上述三個地方之一,不應該受到限制。**保險人認為雙方在保單中約定的風險地點僅為上述三個地點,**保險僅對**公司員工在上述三個營業地點的欺詐行為負責,**公司聲稱風險地點為重慶,保險公司對保險單約定的風險地點以外的營業地點的行為不承擔責任。同時,重慶辦事處在事故發生時沒有登記,屬于非法經營,取得的收入也是非法收入。
第三個問題是:根據保單規定,事故發生后三個月內,**公司需要通知**保險公司,三個月后會失去“中標權”?**保險公司認為,周強失蹤發生在1999年6月1日,也就是4個半月后**公司發函要求賠償時。雖然違背了雙方的約定,但也使保險公司失去了及時加入調查、澄清案件的良機。因此,**公司應該失去“獲勝權”。**公司認為:案發后,公司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我想,如果公安機關破案追繳贓款,就沒有必要向**保險公司索賠了。不過,直到4個多月后案件仍未破案,才算失去“打官司的權利”。另外,根據保險單第十條規定,賠付后12個月內可以提出索賠,所以“勝訴權”在我們這邊。
經審理,合議庭認為**保險與**公司簽訂的《員工忠誠保險》保險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但在簽訂合同過程中,雙方未經許可選擇了保險經紀人,合同文本未按要求使用中文文本,而是使用英文文本,同時將風險的地理范圍變更為營業地,保險公司應承擔主要過錯責任;作為違約責任對于被保險人,**公司投保10人以上,而**保險公司未明確被保險人的姓名、職業等具體情況,對雙方有過錯的認真履行承保職責;員工周強失蹤應認定為對**公司不忠,**保險對此有懷疑,但沒有證據。因此,免賠額原因無法成立;*公司派周強到重慶工作,未按約定提前告知**保險,事故發生后未按合同約定在3個月內告知**保險,應承擔主要過錯責任;*公司在12個月內提出索賠在合同約定的月內,并沒有失去勝訴的權利,而且**保險公司未能對損失進行審計,使自己處于不利地位,我們應當承擔舉證責任。鑒于雙方都有過錯,有妥協的愿望,經合議庭調解,雙方達成協議,**保險公司“賠付”**公司7.5萬元。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的司法鑒定多少錢
2020-12-01警告的行政處罰采用什么程序
2021-01-30個稅匯算清繳過了期限,還能匯算嗎
2021-01-04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需要的條件
2020-12-13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離婚孩子共同撫養怎么撫養
2020-12-19聘用合同被解除能獲得經濟賠償嗎
2020-12-31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孩子臉部在商場受傷誰負責
2020-11-09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保險公司怕擔責是否可以起訴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5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保險法是如何規定固定資產投保的內容
2021-01-20福建臺風來襲汽車被水淹了保險賠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