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概念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理解:從法律的角度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投保人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時,保險人應當賠償被保險人合同約定的損失,或者在被保險人死亡、殘疾、患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保險是將客觀的未來風險轉移,將不確定的損失轉化為確定性的成本(保費),是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保險提供的賠償是以損失的發生為基礎,賠償金額以損失的價值為上限,因此不存在通過保險獲利的可能。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保險體現了人們的互助精神,將原本不穩定的風險轉化為穩定的因素,從而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
本質上,保險是一種社會化的安排,即面對風險的人由保險人組織起來,使個人風險得以轉移和分散,保險人組織保險資金,集中承擔。如果被保險人遭受損失,他可以從保險基金中獲得賠償。換言之,一個人的損失是由所有人分擔的,也就是說,“每個人為了我,我為了每個人”。由此可見,保險本質上是一種互助。
表面上看,保險和賭博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它們是建立在隨機事件的基礎上的,它們可能以較小的費用獲得更大的回報,但事實上,它們之間有本質的區別。從參與者對風險的態度來看,投保人是一個風險厭惡者。理論上,他愿意付出比預期損失價值更低的成本(溢價)來轉移損失的不確定性;而賭徒是風險愛好者,他愿意付出比預期價值更低的成本(賭資)來獲得收益的不確定性。
與保險轉移風險相比,賭博行為是主動創造風險,將確定性成本(BET)轉化為不確定收益,除成本外不承擔損失風險。同時,賭博也是一種投機行為,將穩定的收入轉化為不穩定的風險,只會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不穩定因素。
保險和儲蓄都是人們應對未來風險的管理手段,旨在保障未來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不同的是,儲蓄就是把風險留給自己,依靠個人積累來應對未來的風險。它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但也可能陷入安全不足的困境。而保險則是通過集體財力轉移風險,為風險造成的損失提供充分的保障。但與此同時,保險必須支付一定的價格,即保費;銀行儲蓄不必支付,到期時就可以得到本金和利息。由此可見,保險和儲蓄各有特點。現在,隨著保險業的發展,具有儲蓄性質的保險種類繁多,如養老保險、人壽保險等。無論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死亡,或存活至保險期間結束,保險人將支付保險金。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3-23行政復議還拘留嗎
2020-11-17照相館的照片屬于隱私嗎
2021-02-11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公司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0-11-18車禍骨折有必要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14二審推翻一審結果一審法官會被追責嗎
2021-01-30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工廠噪音粉塵大 近鄰如何維權
2021-01-19如何計算經濟補償
2021-03-20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保險公司免責情形要如何適用
2021-02-24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