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原告蘇某受雇于被告田某經營的礦區開采花崗巖。2004年10月,在吊裝花崗巖的過程中,纜繩突然斷裂,落石將當時在該礦工作的蘇某砸死。蘇某死亡后,其父母原告蘇某、丁某向法院提起賠償訴訟,要求被告田某賠償損失。
庭審中,被告人田某同意賠償,但聲稱已為包括死者田某在內的所有員工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團體保險。田某去世后,兩原告已從保險公司領取了5萬元保險賠償金,故要求從賠償金額中減少5萬元保險賠償金。對被告人田某的辯護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意見認為,根據盈虧相抵原則,當事人因同樣原因受到損害并獲得利益的,應當在損害賠償數額的范圍內扣除,避免不當得利的發生。第二種意見認為,保險金的給付以保險合同為基礎,賠償金的給付以損害事實為基礎。兩者的法律關系不同,不應混淆。本案不適用盈虧相抵原則,被告的抗辯事由不能成立。本案中的兩種不同意見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爭議的焦點是侵權案件中是否應從損害賠償中扣除保險金,即是否適用盈虧平衡原則。因此,有必要對保險合同盈虧相抵原則的適用及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所謂盈虧相抵原則,又稱銷售盈虧原則,是法官在侵權案件中確定當事人責任范圍的制度。它是指賠償權利人應當從損害賠償額中扣除利益,賠償義務人應當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原則。(1) 損益相抵原則的應用。損益平衡原則有以下幾個要素:1。必須具有侵權行為的義務的確立。2被害人應當有利害關系。這是運用損益平衡法的必要條件。如果受害人沒有興趣,就沒有申請的余地。三。構成損害賠償義務的損害事實與獲得的利益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這里的因果關系是指利益和損害是由同一原因造成的。如果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則損益相互抵消。(2) 保險利益是否適用于抵銷損益。《保險法》第六十八條規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第三人的行為發生死亡、殘疾或者疾病的,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付保險金后,無權向第三人要求賠償,但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權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根據這一規定,人身傷害的受害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人身傷害賠償保險金后,不影響其向侵害人請求賠償的權利。由此可見,保險賠償的目的是將受害人的損失轉移給所有投保人,而不是減輕侵害人的責任。保險給付請求權的發生是以約定給付保險費的保險合同為基礎的。其原因與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同,二者之間不存在相當大的因果關系。因此,在侵權案件中,人身傷害保險賠償不應適用盈虧平衡原則。綜上所述,損益相抵原則不適用于保險費的原因有兩個:
1。人身保險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減輕行為人的責任。保險賠償的目的是將受害人遭受的損失分攤給社會,而不是減輕或免除行為人的責任。人身保險與人身損害賠償具有不同的依據和法律性質。前者是合同義務關系,后者是侵權義務關系。兩者的依據是不同的,它們不屬于同一個原因,所以不存在因果關系,所以損益沖抵不應適用。
此外,本案能否適用盈虧相抵原則,必須正確區分本案保險合同性質與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或雇主責任保險。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保險利益涉及的主體最多,都是對外部、突發、非故意事故的賠償。但這是兩份完全不同的保險合同。保險合同分為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團體人身意外險是一種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合同是指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因意外事故或者人身傷害致殘或者死亡,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保險費的合同。雇主責任保險是雇主向保險公司支付一定數額的保險費,由保險公司在雇主因商業事故承擔雇主賠償責任時負責賠償損失的保險,屬于我國財產保險合同廣義的。本案中,被告人田某為被害人購買了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故本案不適用盈虧相抵原則。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機與用人之間是勞動關系還是雇傭關系
2021-02-06強制執行公證保證人能否作為被執行人
2020-12-05眾籌投資者的范圍有哪些
2020-12-04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別除權的基礎權利是什么
2021-03-23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團體意外傷害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14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建筑工程質量保險合同中權利轉讓的問題有哪些
2021-03-22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汽車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