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誠信的含義是指當事人應當將有關保險的一切重要事實如實告知對方,不得虛偽、欺騙、隱瞞。而且,在訂立保險合同時不僅要遵循這一原則,而且要要求當事人在整個合同有效期和履行過程中具有“最大誠信”。最大誠信原則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為了平等地保護投保人的利益,對現代立法進行了修改,即最大誠信原則適用于投保人和保險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增加了第五條,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因此,保險誠信原則的適用主體應當是保險活動的當事人,即保險公司和投保人,以及保險合同的相關當事人(保險代理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目前,雖然《保險法》對當事人雙方的誠信行為提出了法律要求,但保險理論的闡述對投保人的誠信有著較為全面的要求,但對保險公司和保險關聯方的誠信要求還不夠。現實中,保險公司存在著許多誠信問題,產生了廣泛的負面影響。根據一般理論,最大誠信原則包括三項重要的法律原則,一是通知原則,二是保證原則,三是放棄和禁止反悔原則[4][5]。最大誠信原則主要針對被保險人或被保險人。為了維護合同的公平原則,后來產生了對保險人具有約束力的自動放棄和禁止反悔原則[4]。這一內容明顯不同于社會原則,與現狀背道而馳。誠信原則是保險活動的起點。新保險法在這一環節對投保人誠信的要求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投保人必須在訂立保險合同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合同是典型的誠信合同,最大的誠信就是告知。實踐證明,保險人的風險負擔是否巨大,取決于投保人是否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因此,為避免損害保險人的合法權益,要求投保人在訂立合同前,將保險標的的的一切重要情況如實、準確、無保留地告知保險人。其次,被保險人必須履行告知義務。《保險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后,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此外,《保險法》還規定,投保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保險費,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有關規定社會公德,這也體現了法律對申請人誠信的要求。
誠信原則對保險人也有明確的規范要求。《保險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辦理保險業務活動,應當自覺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不得“向保險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不得“妨礙投保人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或者誘導投保人不履行本法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不得向投保人承諾,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綜上所述,保險法對保險人誠信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如實告知客戶的義務,二是如實說明和說明保險合同內容的義務。
1。誠實信用原則在保險人適用中存在的問題(一)。首先,造假問題屢禁不止。虛假數據、虛假賬簿、虛假報表、虛假保單、虛假收據是保險業務中的常見現象。中國保監會自成立以來,一直把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作為一項重要工作,2002年甚至開展了專項打假活動。然而,造假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二是惜補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保險公司理賠程序復雜,服務不到位,個別案件不合理拒賠,客觀上表現出珍視理賠的現象,在客戶中造成不良影響,在社會上形成易投保、難理賠的不良印象,收貨快,索賠慢。第三,誤導沒有得到糾正。由于營銷機制的不完善,誤導銷售人員的問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但并沒有從本質上得到解決。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風險意識、保險意識和投資意識較差的客戶中,誤導和欺騙并不少見。
(2)對于被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道德風險難以防范。近年來,保險知識在我國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些人甚至在了解保險知識后產生騙保、騙賠的念頭。保險公司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情況屢見不鮮,騙取賠償的手段也多種多樣。(1)社會信用基礎薄弱,影響了保險業信用體系的建設。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信息和數據收集困難,數據公開沒有明確規定,信息數據庫建設滯后,信用法律法規缺失,失信行為得不到有效懲處。社會信用基礎薄弱必然會影響保險業信用體系的建設。保險信用法律法規的滯后阻礙了保險信用體系的建設。我國保險信用法律制度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保險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不完善性。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現象、新問題。有些問題直接關系到誠信,比如傭金。為了爭奪客戶資源,造成了守法者的損失,違法失信的情況增加了收入。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勢必促進不誠信的蔓延。保險誠信管理體系的缺失制約了保險誠信體系的建設。一方面,缺乏剛性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信息采集制度。缺乏剛性的管理體制,弱化了誠信的制約機制。人性的弱點是自然存在的。在商業領域僅僅依靠道德良知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剛性的信用管理機制,管理者就不得不擔心人的素質和素質問題,比如營銷人員挪用保費的問題。如果沒有制度保證營銷人員不接觸現金,那么這個問題就永遠存在;信息不對稱客觀上為不誠實提供了條件。對于保險人來說,投保人的每一份保險信息都是新的,因此無法評估其真實性和準確性。對于投保人來說,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無法掌握保險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無法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只能憑傳聞片面了解保險。(4)保險公司管理體制陳舊落后,不利于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目前,國內一些保險公司仍在盲目擴大保費規模。上級公司對下級公司的考核體系強調保費收入,完成保費收入指標。為了達到目標,在競爭中,隨意提高服務費、降低費率、弱化營銷人員的誠信教育等,無暇顧及公司的社會形象、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保險營銷機制的不完善,困擾著保險信用體系的建設。我國保險銷售人員的數量占從業人員總數的絕大多數。這一銷售隊伍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特別是壽險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的擴大,這一現象越來越嚴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是否可以享有股東權益
2021-02-20拆遷協議有效期幾年
2021-02-05強制執行公證撤銷的情形是如何的
2020-12-03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的臉惡搞是否侵權
2021-01-01征收房屋應先補償后搬遷
2021-02-20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拖欠貨款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計算
2021-02-23申請出國結婚需哪些證明材料
2021-01-02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2020年浙江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勞動合同期限錯了還有效嗎
2021-02-15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重復保險的分攤方法
2021-01-21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保險公司審核傷殘鑒定要多久
2021-03-25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簽土地承包合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