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2001年6月,山東省臨沂縣退休工人徐林承包在棒子村一個閑置多年的坑荒地里挖魚塘。這片土地屬于四種類型的土地,很少有人耕種,只有少數村民將其用作麥田。當月6日,考慮到大多數年輕村民外出打工,無法按程序召開村民會議,棒子村委會只征求了部分村民代表的意見,將村第五生產隊集體所有的46畝土地承包給徐林30年,一次性合同費6900元,合同第六條約定“合同期內國家或政府征用土地的,土地征用費歸乙方所有(注:棒子村委會)”。后來徐林拿到了蓋有臨沂縣人民政府和棒子村委會公章的土地管理證,上面寫著2002年耕地25畝,棒子村劃歸臨沂縣衡源經濟開發區,村委會改名為居委會。為響應當地招商引資、搞活經濟的號召,棒子街道委員會四次將43.45畝土地授予徐,并將其出租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用于建設工廠和道路,為期50年。雙方同意,承租人將按每畝每年350公斤小麥和350公斤玉米的價格進行定期賠償。2002年和2003年的土地補償費已由棒子居委會支付給徐林,因為徐林聲稱擁有承包權。2004年,第五生產隊的96名村民得知詳情后,也向棒子居委會索要43畝租賃土地的賠償金,當請愿無效時,請愿書將棒子居委會和徐林推到被告所在地,臨沂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要求判決原梆子村委會與徐林簽訂的46畝坑塘荒地合同無效,相關土地補償費歸第五生產集團集體所有,誰被錯誤地列為被告,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審判認為,原告的96名村民占棒子村第五生產隊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他們主張對該生產隊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處分權,有資格成為本案原告的訴訟標的。被告棒子居委會與徐林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未經土地所有人第五生產隊全體會議討論,違反了民主協商原則,徐取得的土地管理證上記載的土地類型和畝數與簽訂合同確定的土地類型和畝數不一致。因此,原告96名村民提出土地合同無效的主張。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應該得到支持。2005年底,臨沂法院裁定被告棒子居委會與第三人徐林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無效。一審判決后,徐林不服,向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他在上訴狀中說,政府有關部門辦理的土地管理證上記載的25畝是指耕地面積,不包括魚塘等承包后投資開發的地區。一審法院認為,以《土地管理證》記載的土地面積與實際承包土地面積不符為由,未真正取得46畝承包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是錯誤的。請二審法院確認梆子居委會與徐林簽訂的46畝土地承包合同依法有效,征用的承包土地取得的土地補償款歸徐林所有
2006年底,德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作出終審判決:一、,撤銷臨沂市人民法院關于梆子市居委會與徐林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無效的判決;2、 駁回96名村民對徐林與棒子居委會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無效的確認請求;3、 從2004年起至土地合同期滿,本案中開發區管委會支付的與土地合同有關的土地租賃費的30%歸徐林所有,70%歸棒子村第五生產組全體村民所有,棒子村第五生產組共有96名村民,棒子居委會未召開第五生產隊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顯然,其授標程序不符合民主協商原則,即越權授標。然而,從2001年6月6日許林與棒子村委會簽訂土地承包合同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直到2004年,棒子村第五生產隊96名村民提起訴訟,確認該合同無效。此外,徐林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業合同糾紛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為開墾荒地、挖魚塘,實際完成了大量投資,發包人違反集體經濟組織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決議,超越其權限訂立合同的,該合同視為無效合同,當事人的相應責任應當根據其過錯確定“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自合同簽訂之日起一年以上,或者雖不足一年,但承包人實際投入大量資金的,人民法院不支持原告確認合同無效或者終止合同的請求。但是,人民法院可以適當判決根據實際情況和公平原則,對合同的相關內容進行修改。“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公司不給發工資如何維權
2020-11-11私營企業應當如何辦理年度檢驗
2020-12-03辦理船舶抵押登記應提交哪些材料
2021-03-18交通事故自己車輛受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1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人民法院是否要執行仲裁裁決
2021-01-13婚姻關系確認案件能否使用調解
2020-11-09信用卡逾期怎么申請債務重組
2020-12-20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0-11-18保險合同的變更內容包括了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05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保險如何避免巨災風險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