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取消權。撤銷權是指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給債權人造成損害,受讓人知悉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是實體法上的一項權利;撤銷權是附屬于債權的權利;撤銷權是一項綜合性權利,具有形成權和請求權的性質。債權人無權直接控制債務人的財產,只能要求債務人付款,債務人可以自由處分其財產。但是,當債務人和其他人進行某種行為,使其作為債權擔保的責任財產被不當減少,從而損害債權人的利益,造成債權無法實現的危險情況時,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解除債務人和其他人的法律關系,恢復債務人的債務財產,保障債權。合同解除權(一)欺詐性合同民法通則規定欺詐是民事行為無效的原因,雖然《合同法》根據欺詐是否損害國家利益將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分為兩類,但在法律上作出這種區分的主要原因是。執行意思自治原則在不涉及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不真實的意思表示。法律承認當事人有權衡量其利益,賦予受騙人取消合同的權利,尊重受騙人的含義,并使合同生效或無效。它有助于保護欺詐者的利益。欺詐可能會導致欺詐者的損失,但在某些情況下,欺詐者可能不會造成損失或輕微損害,甚至自己也會造成損害。在這種情況下,被害人可能仍然愿意接受合同的約束,賦予其取消合同的權利,使其選擇合同的效力,這更有利于被害人的利益和懲罰欺詐者,如果此類合同被規定為無效合同,被害人可以享受責任形式的選擇,欺詐方只能承擔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失的責任,不應承擔其他責任。然而,如果合同可以被撤銷,欺詐者可以選擇各種形式的責任,包括實際履行、雙倍返還定金、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等。如果合同是有擔保的債務,那么當主合同被確認無效時,根據主合同和從合同的效力原則,擔保合同也自然無效,擔保人自然不承擔擔保責任。對于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如果只是宣布其無效,擔保合同將相應地無效,這對欺詐債權人不利。公共利益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違法的,違背了正常的社會秩序,也損害了公共利益。然而,與違反強制性規范、以法律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直接侵犯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合同造成的侵權相比,這種損害畢竟是間接的或輕微的,主要對欺詐者不利,其重點是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分配。因此,將合同效力的決定權交給欺詐者,由欺詐者決定是否取消或履行合同,并將自主權返還給欺詐者,更符合民法精神。(II)強制合同在民法通則中也無效。在合同法中,除損害國家利益的脅迫外,損害他人利益的合同被視為可撤銷合同,其理由類似于欺詐(三)利用他人的危險訂立合同。乘人之危,是指一方故意利用他人的危險或者緊急需要,迫使對方訂立對其極為不利的合同。乘人之危的特點是:一方利用對方的險情,而不是主動實施脅迫;另一方的危機狀況不是由利用他人危險的人造成的,其社會危害小于脅迫。一方利用他人危險訂立的合同必須具備以下要素:。另一方處于困境或緊急需要的情況,包括經濟困境和生命健康需要或困境,但困境和緊急情況不是由行為人的非法行為引起的,而是由行為人行為以外的原因引起的。那些利用他人危險的人是主觀和故意的。也就是說,行為人故意利用他人的痛苦迫使對方接受不公平的條件并訂立合同。如果行為人在訂立合同時不知道另一方處于危險或緊急狀態,即使另一方接受了苛刻的條件,也不能被視為利用了另一方的危險。另一方是在自己的危機或緊急情況下訂立合同的。也就是說,對方知道另一方正在利用其自身的危險或緊迫性獲取利益,但處于危險或出于簽訂合同的迫切需要。行為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嚴重損害對方利益。乘人之危,使對方被迫接受不利條件,導致合同中權利義務明顯不平等,使行為人獲得不正當利益,使對方利益受到嚴重損害,違反公平正義原則(四)重大誤解合同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的重大誤解,是指當事人因自身過錯對合同內容產生誤解,意思表示與合同真實意思不一致。這種誤解可以是單方面的,也可以是雙邊的。誤解導致表意文字的意思表示違背其實際效果的意思表示,這違背了合同的目的,也會使誤解方遭受巨大損失。因此,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依法變更或者撤銷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必須符合下列條件:。由于誤解,雙方表達了意向。重大誤解的形成必須基于意圖的表達。只有表意文字首先表達其意圖,他才能判斷是否存在誤解,他的意圖表達是基于誤解,即當事人的重大誤解與其意圖表達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正是由于當事人的錯誤理解,他們作出的意思表示與其真實意思不一致。雙方必須對合同內容有重大誤解,而不是一般誤解。重大誤解應當是對與合同效力有關的主要事項的錯誤理解,給誤解造成重大損失。如果僅對合同的非主要條款存在誤解,且不影響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則不構成重大誤解。主要誤解包括對合同性質、另一方以及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價格和數量的誤解。對訂立合同動機的誤解通常不能作為取消合同的理由(五)明顯不公平合同是指雙方在訂立的合同中權利和義務明顯不平等,使一方處于重大不利地位的合同。對顯失公平合同的構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雙重要件說和單一要件說。二元論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實施民法通則的意見》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如果一方利用其優勢或利用另一方的經驗不足,導致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明顯違反公平和等價賠償原則,則可以認定為明顯不公平。”
三、合同解除。撤銷權的行使范圍僅限于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必需的費用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經營權反擔保抵押可以嗎
2020-11-27民間借貸判決生效后下一步怎么辦
2021-02-04協議離婚后戶口遷移產生糾紛的,該怎么辦
2021-01-26支票掛失流程
2021-02-22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怎樣舉證夫妻分居兩年
2021-01-10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要約與要約邀請有哪些區別
2021-02-02聘用中國雇員勞務合同范本
2020-11-11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