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可以撤銷,撤銷權的期限是多長,具有撤銷權的人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撤銷權,但在可撤銷合同中,具體期限不同,撤銷權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在合同保全中,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行使,但如果自債務人行為之日起五年內未行使撤銷權,則為了平衡和保護合同雙方的利益,撤銷權消滅,為了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合同法賦予當事人撤銷權,但撤銷權的行使并不是沒有期限的權利,它有法律規定的行使期限。撤銷權人未在此期間行使撤銷權的,其撤銷權消滅,當事人不得再以解除事由為由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解除合同。應當注意的是,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八條的規定,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為排除期和固定期,沒有任何暫停、中斷或延期的后果。然而,《合同法》與《民法通則》在合同解除權行使的起點上存在一些差異,根據《合同法》第55條的規定,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期限為一年,根據《民法意見書》第七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其起點為撤銷事由已知或應當已知之日,當事人自成立一年以上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人民法院不予保護?!逗贤ā穼Υ俗鞒鲆幎?,不是將撤銷權行使期間的性質變更為訴訟時效,而是以《合同法》為依據,它對合同解除的原因作了廣泛的規定,并確定“欺詐、脅迫和利用他人危險”是合同解除的原因。這與《民法通則》規定的兩種可撤銷行為(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不同。就欺詐而言,在實踐中,由于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往往非常隱蔽,被欺詐方在行為成立時無法發現另一方的欺詐行為。如果民事行為(簽訂合同)仍然作為除外責任期的起點,這無疑對被騙方不公平,而且這樣的規定也違反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合同法》規定,撤銷權的起點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計算是合理的。《民法意見書》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而《合同法》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其法律效力明顯高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此,在實踐中應優先適用《合同法》的規定。此外,根據《合同法》第55條第2款的規定,撤銷權人在知道撤銷原因后,以自己的行為明確表示或放棄撤銷權的,該權利應當消滅。合同法之所以規定這一點,是因為解除權屬于民事權利,是否行使取決于債權人,債權人當然可以放棄其解除權。由此可見,解除合同的權利適用于合同法,其中規定,起始點從已知或應已知取消原因之日起計算,期限為1年。一年多后,人民法院將不再受理,以上就是相關答案。一般來說,在某些債務關系中,如果債務人自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未申請撤銷權,則撤銷權將被取消。對于一些可修改的民事行為,應當在一年內提出。如果您有其他法律問題,可以咨詢lba的相關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1-01-21船舶租賃合同怎么寫
2021-03-21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被保全的財產還能質押嗎
2021-03-05合同債務常見有哪些風險些
2020-12-22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裁減試用期員工也應支付經濟補償
2021-03-14實習期記滿12分該怎么辦
2021-01-04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勞動關系沒有終止仲裁時效有幾年
2020-12-18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2-07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