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同能否因疫情而不能履行(《民法通則》,合同法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1日)
疫情已造成大規模交通不便、工廠停產等情況,本屬于法律意義上的“不可抗力”,但對于每一份合同,只有當傳染病確實影響了合同目的的實現,合同能否履行如果合同不能履行,“不可抗力”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是否可以免除,應根據合同的目的和履行情況嚴格確定。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合同不能履行且原因不能歸責于合同各方的,根據疫情的影響,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責任,但疫情發生在合同簽訂前或者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的,不能免除責任。非疫情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的,不能免除責任。第二,在分析不可抗力違約的基礎上,民法通則明確指出,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義務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在履行合同時,應詳細分析防疫措施是否構成不可抗力。根據不同地區采取的不同行政措施、不同的合同類型和受影響的義務范圍,確定疫情影響的因果關系、是否構成不可抗力以及影響程度,從而確定是否可以免除違約責任。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免除部分或全部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三、最新情況(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590條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當事人的違約責任。
客觀上,疫情造成了交通不便和物流停滯,對許多行業造成了巨大影響。由于疫情導致合同無法履行,違約方是否應承擔責任不能一概而論。我們需要具體研究判斷合同簽訂后、合同履行前是否存在“不可抗力”。如果您需要更多幫助,請前往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東分紅要交稅嗎
2020-12-17關于掛名股東與顯名股東的區別
2020-12-31勞動合同違約金上限
2020-12-31民法典中關于居住權怎么規定的
2021-03-08股權轉讓給子女算贈與嗎
2020-12-21債權質押合同質押到期債權未履行怎么辦
2021-01-16酒店停車場車輛損壞責任如何認定
2021-01-05訴前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1-01-30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各類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主要包括哪些
2021-03-11兒童意外險限額是多少
2020-11-21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保險合同為單務合同對不對
2020-11-28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新保險法對責任保險制度進行了哪些修改和完善
2020-12-07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