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因工傷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能否獲得經濟補償?本案簡介:張某,現居貴州省六盤水市,2009年受雇于**榆社煤業公司從事井下作業。合同期限為5年。公司依法繳納保險費。2011年1月11日,張在手術過程中受傷,隨后被評定為8級工傷和殘疾。2011年11月20日,張某調至公司安全保衛處。2013年3月6日,張某提出終止與公司的勞動關系,并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然而,當張向當地仲裁機構提起訴訟時,員工拒絕接受張的要求,即公司應支付經濟補償,理由是“員工建議終止勞動關系沒有經濟補償”
法律分析
經濟補償是雇主根據員工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時的法律法規。針對本案,用人單位是否應向張某支付經濟補償金,必須以相關證據為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第三十八條規定,勞動者有權終止勞動合同,簡單概括為用人單位不按照合同規定提供勞動安全保障或條件,拖欠工資,不繳納社會保險,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勞動者利益,勞動合同無效的其他六種情況。根據本案客觀事實,用人單位不存在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因此,張某能否獲得經濟補償,應以第三十八條第六款“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的規定為依據。如果張先生提出的因工傷終止勞動關系的建議是基于法律法規,則用人單位應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6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否則,目前為止,在本案中,找出張某提出因工傷終止勞動關系的法律依據,必將成為用人單位向張某支付經濟補償的關鍵。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第2款的規定,在本案中,張有權在8級工傷和殘疾的情況下終止與雇主的勞動關系,其所在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之二規定,經考核為工傷勞動者,不能離崗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6-2條的規定,保持不變。但被評定為5-10級工傷、傷殘的,有權終止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因此,勞動者因5-8級傷害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取得經濟補償。如果你有任何問題,可以來魯巴。com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企業怎樣增加注冊資本
2021-01-27可以抵押商鋪使用權嗎
2020-12-02普通合伙企業與有限合伙企業的區別
2021-02-06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看守所非直系親屬能探望嗎
2021-01-08父親放棄繼承房產孫子能繼承嗎
2021-02-27子女在支付老人贍養費時要注意什么
2020-12-09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聘用合同被解除能獲得經濟賠償嗎
2020-12-31合同債權質押的債務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該怎么做
2021-03-26遺產非必須留給法定繼承人嗎
2021-03-16房子解押和過戶可以同時進行嗎
2021-01-03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保險公司怎么避免保險糾紛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