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法》第26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安排的其他工作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企業必須按照《勞動合同違約和解除經濟補償辦法》第六條的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和醫療補貼,勞動部發〔1994〕481號:“勞動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并支付醫療補貼不少于六個月的工資。同時,第十一條還規定:“本辦法中,經濟補償和工資的計算標準是指在企業正常生產條件下,勞動者在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月薪。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對于疾病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雇主安排的其他工作,在處理此類爭議時被解除勞動合同的雇員,仲裁委員會不應簡單地按照《勞動法》第26條進行處理,同時根據勞動部《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限規定》(勞辦發〔1994〕479號)第六條、第七條以及《關于實施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限規定的通知》,《關于實施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辦發[1995]309號)第七十六條首先,如果一些患有特殊疾?。ㄈ绨┌Y、精神病、癱瘓)的員工在24個月內無法康復,經企業和當地勞動部門批準,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其次,對于在醫療期結束或醫療期屆滿時不能從事原工作或雇主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人員,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鑒定標準》和《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對其勞動能力進行鑒定。被認定為一級至四級的,醫療期滿后,被認定為五級至十級勞動能力的勞動者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辭職,辦理退休、辭職手續,終止勞動關系,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同時,根據勞動部頒布的《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勞辦發〔1994〕481號)的規定,要求用人單位向員工提供經濟補償
如果您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您也可以咨詢我們的律師。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后民事訴訟主體責任承擔的問題
2021-02-08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什么
2020-12-05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哪些房產不能抵押,抵押房產怎么進行
2020-12-09離婚后財產糾紛案訴訟時效
2020-12-21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口頭合同觸犯合同詐騙罪是否合法
2020-12-16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如何避免租房定金糾紛
2020-12-15購買集資房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1-01-23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拖欠農民工工資單位沒錢怎么辦
2021-03-10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保險合同變更條款及事項的變更是如何的
2021-02-28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