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原產地規則的意義和功能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商品原產地”純粹是自然地理意義上的一個概念。指國際國內貿易中作為貨物的貨物的原產地、生產、制造或加工地。它的功能是向銷售者和消費者展示商品的質量、特點和價值,以方便消費者選擇滿意的商品。這種“商品原產地”與商品商標相似。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跨國公司逐漸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國際貿易不斷發展,國際投資活動方興未艾。今天的“原產地”不僅表明某種商品的質量,而且涵蓋了更廣泛的內容;它可以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但更多時候,它也可能成為貿易保護的有效手段。[1] 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采取了法律形式來規范商品原產地的含義和內容。一些國際機構還試圖制定關于原產地規則的國際條約,以便統一或協調有關國家的不同規定。[2] 這樣一來,自然地理意義上的原始“商品起源”與更多的人為因素混合在一起,使得這個概念在現代意義上更加復雜,“貨物原產地規則”是指國家根據法律法規或國際協議確定的原則制定和實施的確定生產或制造貨物的國家或地區的具體規定。關于原產地規則的概念和內容,特別是不完全原產地產品原產地標準的確定,國際社會已經做出了巨大努力來統一這些規則,但迄今為止收效甚微。在這一過程中,布魯塞爾的“海關合作委員會”做出了巨大貢獻。[3] 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中,對原產地規則問題進行了全面而仔細的審議,最終形成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原產地規則協議。[4] 中國于1992年2月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規定了出口貨物原產地的管理和發證機構,出口貨物取得中國原產地證書的標準,以及違反原產地規則的法律責任。隨后,中國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實施辦法》、《含進口原料的出口貨物原產地主要生產加工程序清單》和《出口貨物原產地發證機構清單》,使我國原產地管理進一步規范化、法制化。各國乃至國際社會如此重視商品原產地問題,不僅是因為它可以促進本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還因為它可能阻礙其他國家對外經濟貿易的順利進行。關貿總協定的一些關鍵條款(如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反傾銷、反補貼和相關保障條款)涉及貨物原產地因素。總之,原產地規則是各國實施國家關稅政策、數量限制、進出口貿易統計等經濟貿易限制的重要制度。因此,在中國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如何正確理解和深化原產地規則的研究,在實踐中準確運用原產地規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身份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1-10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小股東沒有權力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嗎
2021-01-11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2020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5語言誘導自殺算犯罪嗎
2021-03-14老公與其他女人同居 是否構成重婚罪(以夫妻名義生活沒有領結婚證)
2021-03-05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勞動合同跟勞務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0-11-11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什么是健康保險
2020-12-03保險公司不賠錢怎么辦
2020-12-17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