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額,又稱外貿貨值,是用貨幣表示的反映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對外貿易規模的指數。它由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和進口組成。目前,有些國家用本國貨幣表示,有些國家用外幣表示。在計算中,出口值一般按FOB價格計算,進口值一般按CIF價格計算。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商品進出口差額稱為外貿差額。當出口量超過進口量時,即為貿易順差,又稱貿易順差;當進口量超過出口量時,即為貿易逆差,又稱貿易順差;當出口額等于進口額時,它被稱為貿易平衡。國際貿易量,又稱國際貿易值,是用貨幣表示的反映一定時期內世界貿易規模和一定時期內世界各國(地區)出口貿易量之和的指數,用于國際貿易量的統計,世界各國(地區)的出口額必須折算成同一貨幣并加總。同時,要特別注意,不是簡單地把世界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額相加,而只是把世界各國(地區)的出口額相加。因為一個國家的出口就是另一個國家的進口,如果把世界各國(地區)的進出口額加起來,就會引起雙重計算。此外,大多數國家(地區)以離岸價格計算統計出口,以到岸價格計算統計進口。CIF價格在運費和保險方面高于FOB價格。因此,將世界各國(地區)的出口額相加,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國際貿易的實際規模。
III.貿易額
雖然用貨幣表示貿易規模很方便,但由于商品價格的頻繁變化,它不能準確地反映實際貿易規模的發展變化。貿易量的本義是指以數量、重量、長度、面積和數量等計量單位反映一定時期內貿易規模的指數。對于一種商品來說,用計量單位來表示是很容易的。但是,由于參與貿易的商品種類繁多,計量單位標準不同,價值大小差異較大,不可能統一計量。用計量單位來計算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的規模是不現實的。因此,為了反映實際貿易規模的發展變化,我們只能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以一定時期內的不變價格計算貿易量,從而實現不同時期的可比性。因此,貿易量的實際含義是:
貿易量是指根據以固定年份為基期確定的進出口價格指數,以不變價格計算的貿易量,不包括報告期內的進出口量,反映實際貿易規模的發展變化。計算公式為:
例如,假設1991年的世界出口值為1400億美元,2001年的世界出口值為3000億美元,假設1991年的出口價格指數為100,2001年的出口價格指數為160,試比較2001年世界出口額和世界出口貿易額與1991年世界出口額的增長和變化
增長114%
增長34%
從貿易額(值)來看,2001年世界出口額是1991年的2.14倍,增長114%;在貿易額方面,扣除價格上漲因素,2001年世界出口貿易額是1991年的1.34倍(1991年為基期,價格指數為100,貿易額等于貿易額),僅增長34%。由于貿易量的計算能夠準確反映實際貿易規模的變化,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使用這種方法來計算貿易量。貿易條件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商品價格和進口商品價格之間的比較關系,反映了該國的外貿形勢。一般用貿易條件指數表示,即出口價格指數和進口價格指數的比較值。計算公式如下:
如果貿易期限指數大于100,則表明出口價格相對高于進口價格,同等數量的出口可以兌換比原數量更多的進口商品。今年我國的貿易條件好于基期,即有所改善;如果貿易條件指數小于100,則表明出口價格相對低于進口價格,可以兌換同等數量貨物的進口貨物少于原貨物,且該國當年的貿易條件不利于基期,即,外貿商品結構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各類進出口商品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及其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出口的制成品比例越大,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就越高,在國際分工中占據的優勢就越大;一國出口商品結構越多樣化,越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類商品在國際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了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產業結構和各類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戰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工業制成品比重逐漸上升,初級產品比重逐漸下降。外貿地理方向外貿地理方向,又稱外貿地理分布,是指一國對外貿易在一定時期內的區域和國家分布,即該國出口商品的流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通常用世界上一些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額和該國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例來表示。它反映了一個國家與世界上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經貿聯系程度,或一些國家或地區在該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
是指國際貿易總額(或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比例)在世界某一方向上的地理分布,或某一時期商品的地理分布。它反映了各大洲、國家或地區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觀察和研究不同時期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對于我們把握市場條件的發展變化,了解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關系和密切程度,外貿依存度是衡量一國國民經濟對進出口貿易依存度的指標。一般用一段時間內進出口貿易額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來表示。比例越大,該國對外貿的依賴性越大,反之亦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對外貿易政策和國內市場規模的不同,各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存在很大差異。國際貿易慣例是指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形成的習慣做法。這些慣例由一些國家的國際組織或商業和學術團體監管和編寫,并成為國際貿易活動各方的行為準則
國際貿易慣例本身不是法律。貿易雙方有權就不同于合同慣例規定的貿易條件達成協議。然而,許多國家在其立法中明確規定了國際慣例的效力,特別是在《聯合國國際工程合同公約》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決書后還能調解嗎
2021-03-09告政府能直接到中院嗎
2020-11-29委托事項和權限范本
2021-02-28申請法律援助的一般條件與特殊條件
2020-11-19軟件著作權對評職稱有用嗎
2020-12-08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被關在豬圈里與豬爭食 女子精神失常
2021-03-12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交通事故索賠訣竅:尋找最佳法院
2021-02-03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正在建造中的房屋可否作抵押物?
2020-11-13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談《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1-27什么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2021-03-08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偽造 涂改有關證明騙取保險金案
2021-03-11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意思
2021-01-14影響房屋拆遷補償的這幾件事,你可能正在做
2020-11-09